考证不及格自杀折射生命教育缺失

作者:张松超 来源:京华时报
2015-12-17 09:27:06

  日前,武汉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跳楼身亡。家属表示,死者小谈当天下午查询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三门中有一门没过,离及格线差6分,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了。小谈的遗书就写在这次考试的准考证上,交代了他的财产,向父母道歉。

  从公开报道看,可以肯定小谈是自杀,而死因则指向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及格”。对此,恐怕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证书,即便是屡考不过,又何至于自杀呢?这样的追问,恐怕再正常不过。就算不是因为考证不及格而跳楼,在“生命最大”等类似的人生信条已经深入多数人的内心时,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轻易地消逝,都令人扼腕叹息。

  然而,揆诸现实,我们发现这样的案例虽然极端,却也并非孤例,甚至数量还不小。比如,有研究生因为毕业论文没通过而自杀的,也有高三学生因为高考太压抑而自杀的,还有大学生因不能顺利就业而自杀的……把这些所谓的“极端个案”联系在一起会发现,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少年自杀,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亟须我们去正视和干预。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他们如此轻生呢?

  说实话,对于这些自杀的个体,他们或许有太多的理由,学业、工作、感情……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和他们纠缠在一起,只要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就会令他们陷入一种极端的困境。就像新闻中这个学生,从遗书的内容来看,我们也看得出他是一个有上进心、孝顺的孩子,但当他把考证这件事看得太重,以至于和自己的前途与命运绑到一起的时候,希望的落空就会让他觉得生无可恋。

  作为旁观者,我们会觉得自杀者的原因太荒诞,因为我们难以体会他们的心境,那种陷入绝境的绝望和无助。毕竟,豁达与乐观,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态度。

  悲剧的发生是一种警醒,需要我们去反思。青少年自杀事件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下教育中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严重缺失。要看到,生活中总有人遇事悲观,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脆弱。教育能做的,是让青少年重视生命,不轻言放弃。

  现实中的尴尬在于,在应试教育的裹挟之下,分数成了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生命教育反倒是近乎空白,以至于前两天广州某中学开展“死亡教育”,还在舆论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更可怕的是,当这些学生走进大学再接受生命教育的话,又会被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感到滑稽,毕竟都是成年人了,再把“生命”“死亡”这些东西拿到台面上谈,会让人觉得是“小儿科”。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看到了一次次警醒,听到了一声声感叹,但生命教育却还是没人重视,并没有实际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此一来,则又是消逝—警醒—教训,循环往复,不知终点在何处。(张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