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作者:朱志明 蔡毅强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闽南师范大学。朱志明系中宣部马工程重点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首席专家,蔡毅强系课题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现出鲜明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
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就要把握他所关注的问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立足我国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问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困难与矛盾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艰巨更复杂。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面依法治国面对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问题及如何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是如何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决消除影响党的战斗力的沉疴。这要求我们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对人类社会本质的科学揭示。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进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坚定不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还应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在实践中检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