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油乱象:做局者吸金投资者巨亏

作者:陈云富 来源:半月谈网
2015-12-20 06:00:32

  由于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抄底原油的投资冲动再起。不过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炒油”真能带来各类平台声称的“最后机会”吗?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火爆的“炒油”并未成为投资者的“生财之路”,反而成了不少做局者的吸金黑洞。“喊反单”、代客投资、对赌等导致投资者频频巨亏。“地下炒金”的翻版在原油上再现,这些乱象亟待整治。

地下炒油乱象:做局者吸金投资者巨亏

炒油路变成巨亏路

  “短短一个多月,亏损60多万。”南京的张先生提起自己的炒油经历,总有些不敢相信。他告诉记者,他先是在QQ上被加为好友,随后对方热情邀请其进入一个网络聊天室,声称讨论股票投资,可以寻求投资良机。没想到,噩梦由此开启。

  张先生表示,刚开始网络聊天室的确关注股票投资,然而没过几天,主题完全转变——有人开始说股票行情不好,没有炒油赚得快,并不断截图展示投资原油的收益。由此,与现货原油相关的“一条龙”服务成为聊天室的主角。有人提供开户,有人提供指导,今天这个人赚发了,明天那个人又赚乐了。在“即便门外汉也能轻松赚钱”的鼓动下,很多网友开始心动。张先生也经不住诱惑,最终加入了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的原油交易。

  “开户时,深油所的代理机构说必须要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操作。”张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还小赚,可随着本金投入的增多,亏损越来越大。

  相对张先生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操作,投资者李先生则要“幸运”得多。“慢慢我发现所谓指导老师的‘指示’,业内俗称的‘喊单’,其实很多是和市场价格变动相反的。”李先生表示,意识到问题后,他就不再严格按照老师的“喊单”操作,最终还挽回了部分亏损。

  记者调查发现,具有类似“炒油”经历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记者被邀请加入一个维权受害者QQ群中,参与者达1000多人,其中亏损维权的讨论尤其热烈,涉及深圳、北京、四川、福建、山东以及宁夏等多地的现货炒油平台。“一些受害者已选择通过法律维权。”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易民胜告诉记者,近期已有35位投资者把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告上法庭,涉及金额超过1300万元,其中亏损较多的超200万元。

  现货平台无“现货”

  投资者屡屡亏损、疑点重重的炒油交易是否得到了“国家认可”?原油交易是否合法合规?记者查询了多家开展原油交易的平台。这些平台大多是经地方批准的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开展的多是现货大宗商品的网上电子交易。

  “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原油在国内市场仍属管制商品。”南京一家交易市场负责人坦言,和黄金一样,原油的进口、流通都受到严格管制,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推出的原油及相关油品的交易是在“打擦边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从事原油、成品油进出口、批发、仓储、零售的企业,都必须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经营许可。截至目前,商务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

  上海一家交易中心副总裁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原油交易平台主要采用做市商模式,即交易中心批准的做市商是普通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投资者的盈亏理论上都来自做市商。

  “在这一模式下,做市商通过承接投资者的交易单,首先在内部进行对冲,如果不能完全对冲则通过海外市场规避风险。”这位副总裁说,理论上做市商是中性的,其持有的头寸是完全对冲的,但国内原油交易迅速发展,做市商良莠不齐根本无法实现完全对冲。为了避免亏损,一些做市商和投资者对赌,甚至引导投资者参与和市场价格运行相反的交易。

  地下炒金?地下炒油?

  在业界看来,当前的“炒油”与此前国家大力打击的“地下炒金”如出一辙。“除了没有现货外,交易模式、运行方式都差不多。”一位业内专家说,“地下炒油”平台大多采用海外的油价进行结算,而对赌交易全部在国内市场运行,不受国际油价影响,“也就是说投资者的交易资金根本不会进入国际市场,而更多是在国内对赌盘内封闭运行。”

  “地下炒金”曾屡爆大案:2006年“联泰黄金案”涉及金额达239亿元,其后爆出的“世纪黄金案”涉案金额达583亿元,一度为全国最大的非法期货经营案。

  实际上,不仅是原油、黄金,一些农产品等现货电子市场也屡屡违规。“现货电子盘炒作的共同点是集聚大量的个人投资者,一些投资者甚至对相关品种根本不了解。”南京一家交易中心负责人说,虽然并非所有现货市场都违规,但现货电子市场行业始终存在三大乱象:

  一是违规招揽投资者。曾在某交易平台上进行投资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交易平台一开始对投资者许诺各种条件,提供专人指导,让投资者“心动”掉入陷阱。

  二是以商品流通之名,行金融交易之实。“现货电子交易更多是为了便利现货流通和转让,而不少电子盘打着这一旗号,其实只是希望投资者参与投机交易,他们好从中渔利。”华东地区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说,一些现货电子盘常常偏离市场,容易对现货产品的生产、贸易发出错误信号,扭曲大宗商品的行业发展。

  三是交易市场和合作单位“暧昧不清”,误导投资者。“为了让投资者相信资金安全,大多数交易所都大肆宣传资金由银行第三方存管,实际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银行资金存管完全是两码事。”一位银行人士说,现货电子市场和银行签署的是转账协议,并不涉及第三方资金托管问题,不能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监管亟待加强

  为规范现货电子市场乱象,此前国务院曾连续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类交易市场总数并未减少,一些新的模式还在不断涌现,做市商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大宗商品专家刘心田说。

  “按照目前的管理规定,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实行属地管理,即‘谁的孩子谁抱’,但地方监管部门专业能力缺失,缺乏执法力量,最终沦为‘地方发批文,没有机构善后’。”一位业内专家说。

  为此,一些专家建议,亟须推进地方政府和中央专业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切实防范风险。“可以参考金融危机后场外市场的集中统一清算模式,引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目前江苏就正在引入统一监控的制度,但现货市场仍需回归现货。”南京一家交易所负责人说。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做的是投机交易,并不是以现货交割为前提,与现货市场的设立初衷不符。”大宗商品专家邱跃成说,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应对自然人投资者作出门槛限制。

  “对于广大投资者,国家要开放更多的投资机会,提供更多的合格产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说,由于老百姓的投资需求旺盛,在监管严格的市场,除了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上市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育机构投资者、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才是长远之计。(半月谈记者 陈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