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微”故事 铸就大和谐

作者:谭燕 孙静 裴义红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2015-12-21 13:31:15

  新华网南京12月21日电 走进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汤角村,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和”字。这里“为人和顺、待人和善、家庭和睦、邻里和洽、环境和美、经济和畅”,总之一句话,满村和谐。汤角也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和苏州市先锋村等荣誉称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凡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汤角今日之和谐,是全村100多个党员模范行动带出来的,是他们用平凡而又充满正能量的“微”故事铸出来的。

   “阳光书记”光照人心

  张阿四是汤角村出了名的“老上访”,过去动不动就抬脚去镇到县上访,有时还发狠:我要上苏州、去省城,告你们这些村干部。至于上访原因,除了一件私事未能得到满足外,他说主要是感到村里工作不透明,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掩掩藏藏,不知道他们搞些什么名堂,我看不惯。

  你说怪不?近年来张阿四上访少了,几近息访。为啥?“村里的事阳光了呗,啥事都摆到桌面上来,让我伲看个明白,弄个清楚,还有什么好访的!”他总是这样说。

  说起阳光,不能不提陆向忠。汤角是由原何扇、富阳、汤角三村合并的,冠名汤角,由陆向忠任村党委书记。上任伊始,有人试目以待,小村并大村,矛盾加纠纷,像乱麻似的,治理汤角,你陆向忠的锦囊里有何妙计?

  陆向忠却说,我一无锦囊,二无妙计,我名为向忠,但要向阳,啥事阳光了,就好办。

  陆向忠说到做到,事事阳光普照。发展村级经济,他不独断专行,而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村里的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为外来务工人员建集体宿舍楼,近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他一不打招呼,二不批条子,工程招标,能者优先,没有闲话让人说。村务公开彻底透明,还做到与时俱进,从墙上到网上,如今又发展到微博上,不论何时何地,村民只要打开手机,轻点几下,村务便一目了然。为此,人们都称他为“阳光书记”。

  阳光不仅是防腐剂,更是通气丹。陆向忠靠阳光让村民心爽气顺,任书记以来,不仅老上访息访,村里还做到无一例上访。

   “巡查老人”巡出文明

  来到汤角村,碰巧时,你会看到一位年过8旬的老人,骑着一辆三轮车,巡查在村间小道,村庄内外。见路边有垃圾,他便下车捡;发现哪家门前堆放水泥和砖块,就要下车询问用途,提醒不要乱搭乱建;看到河里有漂浮物,就会及时向河长报告,要派人清理……老人叫徐钱生,是村里有名的“管得宽”。

  徐钱生是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担任过富阳村的村支书。他曾对人说过,我徐钱生旧社会家穷,想钱盼钱不来钱,父母无奈,就给我起了“钱生”的名字满足欲望。还是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钱真的生了,来了,我才名副其实。我富了不忘党恩,总想为村里做些有益的事。退休以后,觉得巡查这项工作比较适合我,便当起了义务巡查员,除了化解矛盾纠纷,就是提醒村民火烛小心。

  6组村民姚海根和陆国其是邻居,两家菜地也靠得很近,只是中间隔了一条土路。今年春天,姚海根的妻子见路宽就辟了一部分种菜,弄得路也不好走了。陆国其的老婆看不惯,劝阻无效便以牙还牙,因姚家菜地地势低洼,下暴雨时,她就在路上放根橡皮管子,将自家菜地的积水往姚家菜地里排,因而淹了菜。两家女人为此争吵不休,还差点动手打了起来。徐钱生见状,前来相劝,几次上门讲道理,苦口婆心,说得姚妻心动,让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为自己操心,说不过去啊,便主动拔了菜。陆妻见状,也收了管子,两家握手言和。

  像这样的事,对徐钱生来说,还多着哩!正是他的这份热心和责任心,将许多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了汤角村的和谐。

  “爱心会计”引爱全村

  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59岁的原富阳村退休会计张钰荣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猝然离去。

  张钰荣的离去,让村民们悲痛不已,很多人自发来到殡仪馆,为其送行。一个早已退了休的原邻村会计,为啥能这样得到汤角全体村民的挚爱?原因很简单,是他倾心为大家献爱。张钰荣有许多雅号,均与爱有关。他是“天气预报员”, 每逢将要刮风下雨,他用学到的气象知识预报天气,让村民做好预防工作;他是“农药剂师”,哪种病虫害需要打哪种药水,他一清二楚,告诉村民要及时给庄稼喷洒农药;他是“调解员”,主动调解邻里的矛盾纠纷。

  退休以后,张钰荣仍为村民献爱不止,成了村里的“活雷锋”。谁家的电热水器坏了,门锁不灵了,灯泡不亮了,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立马赶来维修。

  一爱引百爱。如今的汤角村,村民们都以张钰荣为榜样,关爱他人,主动献爱,跌倒有人扶,困难有人帮。一阵阵的爱心暖流,涌动在汤角的角角落落。(谭燕 孙静 裴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