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治堵:交出成绩单 服务百姓行

作者:郑 红 徐 晔 来源:台州日报
2015-12-21 14:33:54

  赴五年之约,达畅行之路。今年是开展五年治堵行动计划的第三年,我市紧紧围绕“全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总目标,提出实施“6大策略15项举措”,推进全市交通治堵工作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省考10项静态指标,我市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

  “2015年,是交通治堵五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治堵工作继续被列为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确保治堵工作不松劲。”市治堵办专职副主任陈才彪说。

  规划引领 化解动静态矛盾

  10月28日,路桥区“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启用。“现在什么都讲究智能化,‘智慧停车’项目启用后,找车位比以前容易多了。”市民张先生在路桥上班,有时为了找车位兜兜转转好几圈,现在只要通过手机APP软件,停车位不再难找了。

  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是我市开展城区治堵,积极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一大新招。目前,温岭、玉环、黄岩等地也已经启用或即将启用这套管理模式。

  对于城市而言,“停车难”和“行车难”是两大老问题。今年,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29634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575个;新完成14个旧住宅小区停车位改造,新增停车位1568个。

  这些,都是规划治堵、工程治堵带来的成效。

  今年,我市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着手编制《台州市五年治堵规划(2016-2020)》,研究从源头上调控交通供求关系的政策措施,把治堵成果、要求、目标体现到综合交通规划中去。同时,开展“市区停车产业化政策”调研,形成《规范和鼓励台州市区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在市区实施差异化停车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

  此外,我市还不断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共完成新改建城市道路21公里,打通影响通行的断头路15条。市区内环快速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到11月底已完成年度目标即新开工10公里以上。

  公交优先 推进绿色出行

  张玲君在台州经济开发区东商务区上班,曾经,赶公交车是她最为烦恼的事。现在,她有了两样法宝——公交电子站牌和“台州行”手机APP,等车变得没那么难了。“手机APP能显示公交车的具体运行路线,特别是天冷了,只要在车辆进站前几分钟赶到就行,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站着傻等。”

  今年,我市开展了“公交三化”建设,即公交运营智能化、乘客出行信息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城市公交运营智能调度平台,在全市建设31块电子站牌,发布公交出行查询手机应用“台州行”APP。

  “在前两年理顺市区公交体制的基础上,今年将公交场站建设列入本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底前完成市区4个公交换乘站的初步选址和土地预审工作,同时完成对《台州市2008-2020公交发展规划》线网和场站的优化。

  在完善自行车网点和城市慢行系统的基础上,今年我市重点推进市区公交、公共自行车“一卡通”工作,多卡合一的软硬件改造正在实施中。

  截至11月底,全市共新建公交首末站6个,新建改造公交站点88个。目前,全市公共自行车保有量44093辆,站点总数1268个,全市建成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个以上,总体规模在全省仅次于杭州。

  严管严查 治出畅通秩序

  路面小事故,没有及时被发现、处置,就会演变成大拥堵。上个月的一天,临近晚高峰,市民李先生驾驶私家车途经台州经济开发区白云山南路时,遇到一起刮擦事故。事故双方将车停在路中间,有点僵持不下。“我就想着,路上一堵起来,肯定会耽误接孩子。”

  没想到两分钟不到的时间,交警就赶到现场,迅速处理了这起交通事故。交警之所以来得这么快,是因为附近就设置了执勤岗亭。

  今年以来,市区部分重点路段、事故高发点设置了30多个交警执勤岗亭,交警开始现场办公,遇到早晚高峰或是突发交通状况,他们能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处置。

  严管严查,才能治出通畅交通。今年,我市在继续推行全市29条(其中市区9条)严管示范路的基础上,打造交通常态化严管示范区10处(其中市区4处)。同时,将拥堵点改造项目扩大为“重点拥堵区域”综合整治行动,对全市10个群众反应强烈的交通易堵区域进行改造,通过部门联动,落实“街片长负责制”、“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开展“尖峰行动”,对重点地段进行严防死守,保持高压态势。

  截至目前,市区交警部门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552189例(其中现场查处226742例),全市行政执法系统共现场贴单201840例(其中市区146949例)。(记者郑 红 徐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