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陕西省汉中市一位81岁退休教师王大妈迷上了保健品,在半年里共花费16万元,其中不但有丰乳片等根本不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而且经工商部门鉴定均为“三无”产品。老年人为何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为何屡屡受骗?
事件回顾
经调查,今年6月,王大妈通过一本非法刊物上的广告联系上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而该公司销售人员以“关爱老年人”为噱头,用嘘寒问暖、甜言蜜语、小恩小惠等手段,通过电话向老人销售保健品、药品。每次销售保健品,该公司都是通过快递公司送来保健品和药品,并代收货款。“对方只有电话,销售走的是快递,查起来也很难。
不仅有丰乳片、眼睛按摩治疗仪等根本不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而且还全都是“三无”产品。大部分都没有开封,老人买这些保健品好像就不是为了使用。经了解,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平时与儿女很少交流,性格孤僻,因此当有人经常在电话里对她嘘寒问暖时,就产生了精神依赖,对推销人员言听计从。
不法商家怎么忽悠老人?惯常骗术有四招
第一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向老年人灌输歪曲的健康理念,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诱惑老人买保健品和治疗仪器。
第二招,亲情营销。营销人员一见面就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其实看中的就是老人兜里的钱,让他们最后买了保健品。
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吹嘘疗效,忽悠老年人花钱。
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赶紧掏钱治病。
老人为何迷信保健品?过度关注健康
我国2005年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可见,保健品在人追求健康过程中,起到的最多只是辅助调节的作用,却绝不能治疗疾病。
世卫组织(WHO)也很早就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远非金钱购买保健品获得。
老人为何迷信保健品?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源,健康信息成了谣言重灾区,令人真假莫辨。陕西天语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中心主任陈凤山说,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老人们会过度关注健康,这是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在对待老人痴迷保健食品上,子女不要执著于用嘴反对老人买保健食品,应该适当地顺从老人,然后再咨询相关职能部门,了解相关保健食品的真实情况,让事实说话。更重要的是,子女要让老人感受到子女把他们的健康当回事。不妨多带老人进行正规体检,听正规健康讲座,让老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相关链接:网购保健品三标志
购买保健品时,先要看是否有“小蓝帽”、QS标志以及药品批号。”北京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张红(化名)指出,蓝帽产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是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为天蓝色,呈帽形,业界俗称‘蓝帽子’,也叫‘小蓝帽’。QS标志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
目前,我国有以下5种批准文号:卫食健字(×)第×号、卫食健进字(×)第×号、卫进食健字(×)第×号、国食健字G(×)第×号、国食健字J(×)第×号。消费者购买时,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网站查询。
如果保健品没有上述三个标志,消费者就要警惕,不要购买此类产品。(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华商报、南方日报、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