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十二五期间转移富余劳动力62560人次

作者:雷德平 李旭光 程志霞 裴松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2015-12-22 00:00:00

  近年来,哈密地区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定位到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依托地区内各大中小企业的资源开发优势,做好用工接洽,使本地就业人员实现一般性工作岗位向技能型岗位转变,技术型岗位向管理型岗位转变,建立健全自上而下、运转有序的劳务开发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多措并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创造条件,十二五期间哈密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62560人 。

  在哈密市新潮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生产香菇豆干。这些工人是哈密市新潮工贸有限公司公司近几年通过招聘、经过培训的哈密市回城乡和花园乡附近的农民。

  艾尔肯。买买提一家三口是住在哈密市花园乡艾力克村三组的村民,主要靠种地为生,今年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田地里收入很少,作为主心骨的他心里压力很大,恰巧有朋友介绍,就来到哈密市新潮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应聘,经过面试、培训后,他最终成为哈密市新潮工贸有限公司一名合格的员工。

  努尔白克。白山家住伊吾县盐池镇阿尔通盖村,201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他参加了伊吾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组织的新疆冰雪果业的招聘面试,并被送去哈密培训学习,现在已经如愿以偿的进入新疆冰雪果业有限公司就业。现在他每天8个小时工作时间,每个月能拿到2300元的工资,加班的话能拿到3600多元钱,他十分满意现在的生活。

  近年来,伊吾县在定期举办招聘会的基础上,进园区、入企业查询全县各单位空缺岗位情况,将岗位信息及时提供给各乡镇的农牧民,鼓励他们走进企业就业。今年26岁的盐池镇铁日勒尕村农牧民迪力夏提。吐尔夏2014年通过招聘信息进入伊吾县喀尔里克畜牧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工作。他结束了游牧的生活,放下了羊鞭子,从农牧民转变成了技术产业工人。

  身份的转变,也让迪力夏提。吐尔夏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凭着不断努力和突出表现,迪力夏提。吐尔夏每个月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而且工作单位离家也不远,这些都让他很满意。

  近年来,哈密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难题,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并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与用人单位实行订单操作。十二五期间,地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7752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2560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6770人次,就业再就业培训12415人次,有效控制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