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建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来源:甘肃省委组织部
2015-12-23 10:22:52

  甘南州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对党忠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敢于担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注重实践历练、科学选用、培训提高、严格管理多措并举,着力为实现甘南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打造一支坚强的骨干执政力量。

  注重实践历练。坚持在维护稳定第一线考察识别,在反分裂、保稳定和反“自焚”专项斗争最前沿考察识别少数民族干部,先后将130名在处突维稳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提任到正、副县级岗位,占提任总数的48%。坚持在灾后重建第一线接受锤炼,选派49名少数民族县市党政和州直部门正职后备干部及副县级后备干部参与舟曲“8.8”泥石流抢险救灾和“7.22”地震等灾后重建工作,并将表现突出的21名提任为正副县级领导职务。坚持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增长才干,今年共选派119名科级及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到扶贫攻坚重点乡镇、村挂职,主抓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将29名长期在扶贫一线工作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提任交流,其中提任州直部门正职的4名。坚持在“尼江地区”第一线经受考验,选派发改、扶贫、财政、交通、旅游等部门的47名科级以上干部到“尼江”地区开展维稳和扶贫工作。坚持在服务群众第一线坚定信念,结合“双联”行动,深入开展“进百村帮千家访万户”主题实践活动,选派500名优秀年轻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开展调研、结对帮扶和调处矛盾,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占55%。

  注重科学选用。坚持“五评法”考核,采用“班子成员述职自评、干部职工民主测评、分管领导逐一点评、党委党组综合审评和考核组量化总评”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学6个方面对干部综合打分,按序排名,张榜公示,防止了简单以票取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近年来,对99个州管班子的326名班子成员进行了测评排名,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坚持“两不法”推荐,采用“不确定岗位、不确定对象”的办法推荐拟任人选,推荐中只设定年龄、学历、名额等外在条件,不限定岗位,实现了阳光操作、择优选任。共推荐产生正县级拟任人选37名,会议投票和谈话推荐得票综合得票率占70%以上的27名,推荐产生副县级拟任人选74名,会议投票和谈话推荐得票综合得票率占70%以上的47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58名。坚持“四差额”选用,采用“差额推荐、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的办法,对总分靠前的干部,差额选用,形成了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近年来,采取“五评两不四差额”办法,调整补充了100名县市党政正职、州直部门正职和31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提任正县级12人,副县级47人,转任重要岗位7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均占60%以上。

  注重培训提高。创新培训方式,针对维稳任务繁重、干部工学矛盾突出等实际,依托甘肃电大网络培训学院,建立了“甘南州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对全州县处级以下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目前累计在线学习人数达到5.5万人次,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占58%,实现了党政机关干部在线学习全覆盖。突出培训重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干部培训机构,以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履职能力教育和群众观点教育等。特别是针对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历少、群众工作经验缺等实际,在全州深入开展以“学政策理论、学实用技术、学‘藏汉’双语、学群众工作经验”为内容的“四学”活动,着力提升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分层培训,采取组织调训、主体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分层分级分类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近年来,先后调训、轮训少数民族干部县处级干部1505人次,乡科级干部7581人次,一般干部9545人次,专业技术人员13252人次。选派13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民大进行研究生学历培训。

  注重严格管理。强化警示诫勉,一方面,对表现优异、群众认可、组织放心的少数民族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同时,对一些提任到领导岗位后心态发生变化、不能主动作为,甚至工作出现失误的干部,按照《甘南州干部谈话办法》规定,由主管领导及时谈心谈话、提醒教育,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甘南州干部监督工作规则》,强化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甘南藏区多种宗教并存、宗教氛围浓厚的实际,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甘南州妥善处理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暂行办法》,对少数民族干部信仰宗教问题从政策界限、纪律约束、组织处理给予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强化问责查处。按照《甘南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对有问题的干部严厉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