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港澳消费八大陷阱:“免税”店价格不一定更低

来源:广州日报
2015-12-23 08:18:07

   市消委会发布港澳旅游购物消费提示

  港澳一两约为37克

  元旦、春节将至,一年一度的年终购物季即将到来,将有大批游客到港澳地区旅游、购物。今年,媒体报道内地游客参加港澳游产生消费购物纠纷的案件、事例明显增加。近期,广州市消委会梳理了一些常见的消费问题。

  今年来,媒体连续爆出内地游客参加港澳游,遭到被困购物场所、被强迫购物甚至胁迫购物的情形,特别是10月20日更是发生游客在香港被打致死的严重事件。还有商家与内地旅行社合作,瞄准中老年人群体,以才艺比赛为名,引诱其前往港澳等地强制购物。有些内地消费者由于不了解当地有关的法规及市场情况,权益受损。据香港消委会提供的统计数据,2015年1月~10月,消费投诉居前五位的是:电信服务、家私及装修、旅游服务、电器用品和通信器材。

  港澳消费八大陷阱

  1.以水货充行货。顾客要注意保修卡上的保修地区。/H可以在香港保修。/U是销英国的水货,/A则是销美国的水货,都是不能保修的。

  2.过时货充新品,或低配置充高配置。

  3.相机和电器产品价格过低可能是陷阱。相机和电器产品的零售价通常约为总代理商建议零售价的八折至八五折,标价过低可能是陷阱。

  4.部分商品不适合在内地使用。港澳的部分商品不适合在内地使用,尤其是电器产品(如3G手提电话的3G上网功能)的制式与内地不同。

  5.此“斤”非彼“斤”。港澳1斤约相等于605克。另外,港澳流通两种不同的“两”,一种流通于食品市场,1两约等于37.8克,另一种主要应用于贵金属买卖市场,1两约为37.429克。消费者在购买贵金属和药材时,最好换算成“克”来比较价格。

  6.钟表、首饰名堂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要了解清楚,看有没有证书能证明钟表及首饰的质量、成色等。

  7.同款商品在不同商店销售,价格可能不同。经实地比较发现,即便是同一家连锁店在不同区域的门店,销售的同种商品,其促销方式、折扣价格也有可能不同。

  8.“免税”店价格不一定更低。有些药店、电子产品店,店名中有“免税”二字,与其他店相比,价格不见得会更优惠。(记者李大林 通讯员穗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