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来而不往,我国职教增强“输出”底气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12-24 13:50:07

告别来而不往,我国职教增强“输出”底气

李华 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希望能够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审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可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虽然类型全面,目的明确,但在国际化进程中,引进国外经验与成果多,输出国内的少,在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单向特征;我国更多地认可国际社会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成果,而被别国所知晓或认可的不多,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通用性不强;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设项目逐年增多,但参与的院校并不广泛,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不足。

  我国职教国际交流单向性较强

  我国在国家、省、地方以及院校层面都开展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通过政策对话、合作办学、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与培训、合作研究,以及一般性的交流与访问等途径,与全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2010年至2012年间,我国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在与国际及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合作办学所占比例最高,为35%;其次为交流与访问,为27%;学生和教师交流分别为13%和10%。

  引入国际社会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学习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了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澳大利亚的资格框架体系与培训包、英国的质量保障体系等经验。

  在学习借鉴国际社会经验的进程中,我国职教界积极探索,也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如“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示范校建设”,以及“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等。这些经验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际社会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非常感兴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我国上海举行。其间,有七八十位各国部长级官员出席了“中国圆桌会议”,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因而不能系统地向国际社会进行介绍,从中可看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单向性。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