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12-25 06:20:00

  【光明日报·理论·实践·知行论坛】

  文化是一条源自历史、流向未来的丰沛河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它的润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产业大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意味着文化产业迈向“升级版”的融合发展新阶段。“文化+”是为何物,如何谋划推动?这是一项新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

  “文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

  总体而言,“文化+”是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推动业态裂变,实现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内含的生命力,是镶嵌在产业融合发展冠顶上的明珠。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从理念内涵到发展路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老思维”向“新思维”的转变。“文化+”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增强文化认知,运用大融合思维、一体化思维、艺术化思维、重用户思维来谋求产业发展。“文化+”并不是仅仅重视基础建设、资本投入和先进技术,还要加上必要的“软件”思维,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要求。

  从“小文化”向“大文化”的扩展。从文化产业视角看,文化正在走出传统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影视创作的“小文化”,迈向国民经济的“大文化”,文化创意的先导作用逐步强化。推动“文化+”,不能于文化自身的窠臼之中谋发展,要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

  从“浅融合”向“深融合”的推进。有专家认为,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往往表现为产业间的单向融合;中级阶段往往表现为以两产业链各价值节点和产业相关要素为对象进行的双向融入;高级阶段往往表现为两产业无边界的一体化状态。推动“文化+”,就是加大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耦合力度,在各种业态之间架起桥梁,实现文化产业由初级阶段表层融合向高级阶段深层融合的过程。

   “文化+”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跨界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除了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外部因素外,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力量,是新常态下“文化+”得以催生的内在动因。文化作用于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强化精神动力,引领产业发展。文化通过塑造国民价值观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价值观往往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品质,被视为持久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因。另外,根植人们心中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层面形成的文化环境和道德观念,为经济活动实行合理制度安排、节省交易成本等提供了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增加文化含量,优化产业结构。文化具有别样的品质,世界上的知名品牌,约有半数来自技术研发,另外半数是靠文化内涵而形成。文化的跨界融合,使文化符号价值、文化经营理念等向相关产业渗透,实现两个“有助于”,即有助于促进“美学增值”,商品的审美功能和精神价值得到增强;有助于促进“品牌塑造”,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和边际效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