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为藏族同胞留下“搬不走”的产业财富

来源:重庆晨报
2015-12-28 08:52:32

江华:为藏族同胞留下“搬不走”的产业财富

江华 受访者供图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有着“藏东明珠”的美誉。近年来,昌都市经济有了迅猛的提升,聚集了光伏、特色产品加工、风能、生物制药和物流运输等5类现代化产业的昌都经济开发区,就是昌都经济的缩影。

  2013年,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江华来到昌都经济开发区参与建设,给昌都留下了“搬不走”的产业财富,也见证了昌都的巨大变化。

  进藏后被委以重任

  昌都市位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四省交界处,是川藏、滇藏公路进藏门户。昌都市高山和深壑密布,距离成都和拉萨都有1300多公里。无论从哪一头去昌都,都要在山路上颠簸几天几夜,或到“世界上离市区最远”、“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昌都邦达机场乘坐飞机。

  2013年夏,江华主动报名成为重庆第七批援藏干部之一。当年8月,江华被任命为昌都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

  “之前我一直从事民政工作,到昌都却接手经济领域工作,一开始有点犯怵。”当时,昌都经济开发区只有10来名工作人员,办公地点是在昌都城区租赁的4间办公室,开发区在城郊有一块划拨地,但全区只有不到20家注册企业、且规模偏小。而这些,都是江华来到昌都后才知道的。

  艰巨的任务、陌生的工作领域并没有让江华退缩,他拟定了“三个月熟悉情况,翻年后正式工作上马”的计划。但是很快,江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年10月中旬,昌都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调任,由江华全面主持工作。

  对此,江华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得到了昌都从上到下的支持。然而在江华提出“将办公室搬迁到划拨园区内”时,却遭到多数人反对。

  原来,开发区距离昌都城区70多公里,而且是一片“不毛之地”,每天跑这么远上下班,显然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江华逐一做思想工作,半开导半命令地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妥善完成“搬家”,带领大家扎根开发区建设一线。

  开发区征地获当地群众支持

  搬到园区后,江华和同事们首先解决了管委会的办公、生活问题:没有办公地,就把以前一处废置的派出所简单装修后作为办公楼;没有水,交通车每天进城用桶运水;没有食堂,现建;没有厨师,每个科室会做饭的职工都是“厨师”,大家轮流上;没有蔬菜,那就到附近农户家采购……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随着供水系统等逐渐投用,开发区的饮水吃饭问题才逐渐得到解决,管委会工作人员班子也扩充到50多人。此时开发区管委会重新编制了园区路网、水网等所有规划,一座现代化工业园区开始逐渐成型。

  为了筹措资金,江华找到“老东家”北部新区管委会求助。经过多番争取,北部新区确定对口援助昌都开发区,投入7000万元帮扶资金,解决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燃眉之急”。

  征地是开发区管委会必须妥善解决的一大问题。彼时昌都开发区征地拆迁涉及4个行政村、约2000户居民,当江华和同事们走家串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时,没想到多数藏族同胞都很支持。江华说,当地群众想法很淳朴:只要能改善生活、就业,获得搬迁红利就行。于是开发区建设在开发征地过程中,没有遇到大阻碍。

  不“画大饼”忽悠企业

  江华说,由于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昌都开发区招商引资此前一直停滞不前。直到去年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建成,管委会才有了招商“底气”,也吸引了部分内地企业主动前来。

  “现在有时一天会有不同的几拨企业前来洽谈落户,不过在涉及具体产业时,我们会跟企业方产生分歧甚至争执。”江华说,即便昌都开发区基础薄弱条件有限,不能像内地开发区那样“挑商”、“选商”,但不会随便“画大饼”搞忽悠,而且坚决杜绝环境污染型企业落户。

  更多时候,江华和同事们在招商引资上想尽办法。前不久,江华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业务横跨风电、薄膜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一家知名企业的相关信息,于是他“主动出击”,并与之对接,将昌都的太阳能等资源优势进行阐述,目前双方正在洽谈之中。

  还有一次,江华在与昌都本地铜矿企业负责人攀谈中,得知内蒙古包钢旗下一家钢结构企业有落户西部地区意向,于是他赶紧辗转联系上这家钢结构企业。在此前双方展开的多次谈判中,每次江华都会带着这家企业负责人,到昌都当地国土、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相关咨询,办理落户优惠政策补贴等。正是江华和同事们的努力,这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有很大机会落户。

  江华说,如今在昌都工作已有两年多,但他对家乡重庆、对亲人的思念一点没减少。在宿舍有条件时,他就会弄一顿火锅解解馋。

  ■人物

  39岁,北部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2013年作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现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昌都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

  ■语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藏最好方式是为藏族同胞留下“搬不走”的产业财富。

  ■对话

  重庆晨报:还有一年时间你就要回去了,在昌都的最后一年,你有什么计划?

  江华:我希望把重庆人“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在昌都继续发扬光大,继续衔接好重庆北部新区和昌都开发区的对口支援,让更多开发区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去内地培训的机会,以此更好地服务昌都经济发展,延续渝藏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