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号线地铁驶进站台。
图为:东湖隧道昨对媒体开放。(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洋)大江南北,双龙飞驰:一龙过汉江,一龙穿东湖。今日上午,武汉市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东湖隧道工程正式通车。
按照计划,今日9时许,身披黄金战甲的地下钢铁巨龙“归元金”,将从沌口出发,3分钟穿越汉江,与投入运营的1号线、2号线、4号线相扣成环,武汉三镇实现地铁互通。
约一个小时后,湖底长龙、国内最长的城市湖底隧道——东湖隧道开门迎客,滚滚车流十余分钟即可穿过东湖、团山,抵达光谷心脏。
3号线一期工程由沌阳大道至宏图大道,长约30公里,设站24座。试运营初期,列车运行间隔约6分钟,预计客流47万人次,其中过汉江客流接近一半。
东湖隧道工程由二环线红庙立交至喻家山北路,长约10.6公里,双向六车道,这条由立交桥、湖中隧道、路面、山体隧道组成的快速路,被誉为武汉的“2.5环”,为二环线上的瓶颈水果湖隧道减负。
双龙飞驰,为大武汉提速。交通专家称,两大工程通车,将拉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距离,实现三镇均衡发展。
相关阅读:武汉地铁3号线今日通车 三镇地铁成环
来源:武汉晨报
汉产3号线地铁列车在试车轨道上行驶。记者詹松 摄
3号线今日运营时间
克服世界地质难题 战胜惊心动魄险情
武汉晨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王桂苹 刘丹丹)今天,武汉第四条轨道交通线路——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试运营,它首次穿越汉江,连接汉口与汉阳,与已经运营的1、2、4号线通过换乘,打通“武汉地铁第一环”。
3号线建设期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多次强调,确保3号线高质量建设,高水平通车。今日3号线揭开面纱,接受市委、市政府和市民的检阅。
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0.1公里,共设24座车站,起点位于沌阳大道站,终点止于宏图大道站,是目前武汉已建成的一次性通车里程最长的线路,将分担25%汉江过江客流。预计通车后,武汉地铁日均客流有望突破160万人次。
3号线是目前武汉市建设难度最大的一条地铁线。“建设过程可谓是步步惊心,惊心动魄。”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3号线穿越汉江时“遭遇”泥岩,刀盘无法转动,武汉地铁集团联合施工方,组织全国专家来汉“会诊”,最终通过带压进仓清理刀盘、改良泥浆降低粘性、改造盾构循环系统等方法,克服了这一世界性地质难题,顺利实现汉江隧道贯通,保证了3号线如期通车(详见A03版报道)。3号线所穿过的汉口地段,有三分之二都属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惠济二路-香港路区间右线隧道今年2月曾遭遇塌陷险情,因抢险及时,避免了周围人员和建筑的重大伤亡损失。(详见A06版报道)
武汉目前已开通的三条轨道交通线路,2号线穿越长江,连接武昌、汉口;4号线穿越长江,连接武昌、汉阳;3号线的通车,使汉口和汉阳第一次通过地铁对接成功。通过与1、2、4号线的换乘,成功打通“武汉地铁第一环”。地铁成环后,将支撑三镇经济均衡发展,吸引汉口高密度居住区人口向汉阳迁移;能有效带动王家墩CBD、王家湾商圈、四新地区、后湖居住区、沌口工业组团等区域的发展,环线周围十余商圈将因此升级迭代。
相关阅读:武汉地铁3号线破解世界级地质难题 隧道涌水20分钟生死抢险
来源:武汉晚报
点击看大图图片来源:武汉晨报
点击看大图图片来源:武汉晨报
本报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刘丹丹 实习生张思
历经3年多建设、国内首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路——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今天正式开通试运营。谁曾想到,这条长30.1公里、多达24座地下车站、跨越六大城区的“地下交通大动脉”,在地下施工过程中遇到两次复杂地质难题,其中一次还是世界性罕见的。
武汉地下是座“地质博物馆”
“3号线能按期通车,真是不容易。”作为长期研究武汉三镇地质情况的专家,著名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范士凯对此深有感触。
武汉地处近代冲击平原下30多米深厚的连续流砂层,地下高压水跟长江水系连通,长江水涨、压力就高,长江水落,压力下降;汉口后湖地区存在多达二三十平方公里的深厚淤泥;汉阳、武昌白沙洲、江夏等地区则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岩溶条带,地下溶洞多。这三大不良地质情况,使武汉地质复杂程度在全国罕见,堪称国内“地质博物馆”。
隧道涌水20分钟生死抢险
“要是撤晚了,连我自己在内的十几号人都要被埋进去。”坐在汉口赵家条站项目部的简陋活动板房里,回忆起10个多月前的那次抢险,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温裕春仍心有余悸。
今年2月10日晚,3号线惠济二路至香港路站区间右线盾构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发生涌水、涌砂险情,引发建设大道与黄孝河路交会处局部路面沉降。隧道沉降位置地处汉口黄孝河古道及箱涵。
当晚6点20分,在位于地下20米的隧道内,温裕春看到,整个盾构前面的管片正在流水,流水带着流砂一起涌进了隧道,已经漏得非常严重。
现场封堵已经堵不住了,不得不撤。毕竟,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他当机立断:“人赶快撤!”
6点40分许,当一行人刚跑到隧道洞门处,盾构机所处的隧道位置就垮了。此时,隧道顶部的地面处也随之塌陷,出现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坑。
次日,全国地铁专家来汉会诊,研究制定抢险及隧道恢复施工方案。上海地铁专家表示,坚持原线路,哪怕工期延长一年,3号线也不一定能按时通车。
经专家论证,方案最终放弃原线路,选择局部改线。7月13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掘进,长750米的新右线隧道最终贯通。
“膨胀性泥巴”困住汉江第一隧
今年6月19日,汉江中突然冒出泡泡。知音桥附近汉江江滩的市民,被眼前景象惊呆了。
汉江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此时,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正在穿越汉江。原来,盾构机好不容易推进到汉江江底时,遇上了“拦路虎”:盾构机被堵在江底,推不动了。在汉江底30多米深处,出现罕见的泥岩。
受此影响,盾构机每天24小时不停掘进,也只能往前推进1米,而正常速度则是每天约15米。
温裕春说,3号线首次穿越汉江,遭遇世界性罕见的复杂地质隧道盾构技术难题。相比2号线“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穿过的流砂层,2.3公里长的“汉江第一隧”施工难度大多了。
“泥岩,就是过去的泥形成的岩石。”范士凯介绍,泥岩就是粘土岩,历经几亿年形成。泥岩属于极软岩,其矿物成分里的蒙脱土含量高,具有强膨胀性、颗粒细、粘性大的特性。这种矿物遇水膨胀,体积可扩大6倍,简直就是一种“膨胀性的泥巴”。因此,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蒙脱土糊到刀盘上,容易把刀盘堵死。
盾构刀盘遇到泥岩中的高含量蒙脱土,这在全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当中史无前例。为破解这一难题,来自上海、南京、广州等国内多个城市的10多位专家等应邀来武汉商讨。最终,经技术改良后的盾构机,盾构掘进速度提升到每天3米。
3号线盾构隧道穿越汉江水体范围长约900多米,其中,蒙脱土层区域有100多米长。本来只需要3个月的工期,结果盾构机在汉江江底连续掘进了7个多月。10月下旬,地铁3号线穿越汉江隧道盾构成功抵达汉阳,为全线按期通车打通了“任督二脉”。
昨天,地铁三号线惠济二路站工作人员正在做开通前的准备工作。记者胡伟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