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渐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共识

作者:吴锺昊 沈洋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2015-12-28 10:08:26

  新华网南昌12月28日电(记者吴锺昊 沈洋)一个集装箱可以做成一个农村网购服务站,四个集装箱可以做成一栋二层小农房……从上海码头运到江西九江共青城市的废旧集装箱,像一块块巨大的积木,被60岁的冯在强解构重生,他是3D打印集成建筑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以3D打印的新型建材为内外维护结构、废旧集装箱为内核,轻钢木结构的集成建筑房屋,能够降低农村住房、旅游景区设施建设成本。”冯在强说,这样的集成建筑还很环保,从3D打印建筑材料到安装可以实现全程清洁无污染。

  将3D打印产业布局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九江共青城,冯在强看重的是这里的生态环境。“一是感觉这里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环境都构建得不错,另外也觉得这座小城绿化好、环境好,适合高科技企业发展。”冯在强说。

  作为长江中游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点及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口岸城市,九江是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主平台,而共青城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排头兵”,正在探索一条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科技含量高、污染小的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成为共青城重点引进和扶持的产业。”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服务局副局长黄冰介绍。

  目前,共青城正在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原有水体保持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75%,要求工业园区的环境绿化和项目环评必须优先于企业建设。

  不仅是共青城市,对于长江经济带上的每一个城市来说,绿色发展将是一个总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说,鄱阳湖和洞庭湖两个生态经济区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从历史上看,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时至今日,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也是长江经济带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逾40%。但在这片面积不足全国20%的土地上,分布着中国30%的石化产业、40%的水泥产业,以及武钢、宝钢、攀钢等钢铁基地。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承载力已然接近上限。

  上个月举行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切实把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长江水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湖北省不久前在宜昌召开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总结推广宜昌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要求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特别要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灵魂、融入血液、落实到行动上,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是中国“十二五”期间减排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的火电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一套针对高硫、高灰煤的减排技术,实现了燃煤发电的超低排放。目前,包括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在内的环保产业已被浙江省视为规模可达万亿的新型支柱产业。

  种种信号显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绿色发展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将成为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