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 强保障 惠民生
——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综述
“十二五”期间,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至上,始终以群众所诉、所需、所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为主、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改革统揽、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就业创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实现加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预计累计新增就业18万人,实现目标总量翻番(规划目标数7.53万人)。累计新增创业1.2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07万人。预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5亿元,新增创业1.4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44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3.83万人次。预计失业人员再就业达6.2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达3.41万人。累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849户,零就业家庭“0”存量。建制县区全部创建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6人被评为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良好。全市11个街道、75个乡镇、141个社区、1011个行政村已实现就业基层服务平台全覆盖。全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40个(覆盖率99%),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0个。
职业能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统筹开展城乡职业技能培训8.0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3.25万人;新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家,总数达15家。新增技工院校4所,2家技工院校获得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安顺技师学院今年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全市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评定2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
安顺市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启动了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员享受特殊门诊待遇范围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所有从业人员,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落实生育保险待遇政策,按政策规定将生育津贴纳入发放范围。
全市社保卡发行达92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4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3.15万人、城镇二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9.6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3.39万人,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加,今年各项保险基金累计收入大幅提升。
养老金待遇连年增长,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平均标准从1205元增至2049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增至7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6万元调整为8万元,职工大额医疗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4万元调整为10万元,报销比例按医院级别分别从40%、50%、60%提高至65%、75%、85%。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失业金标准从三类区455元、二类区511元和一类区581元统一调整为875元。工伤致亡、致伤、医疗补助金支付标准大幅提高。
人事人才工作全面推进
多措并举引进人才。安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分层分类引进人才,开启“绿色通道”引进3000多名各级各类人才。在全省率先开展特殊职位公务员招录试点工作,招录11名法学硕士到政法系统工作,引进10名法学硕士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切实强化人才支撑。安顺市推动开展民营经济职称评审和旅游行业职称评审工作,从2012年起陆续取得卫生、工程、农业副高职称评审授权,有利于壮大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从3.69万人增至4.34万人,高级职称人才从1986人增至3369人。
持续规范人事管理。五年来,全市招录公务员1918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220人。通过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363人。培养重点岗位专业人才,每年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欧美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港、台等地区重点培训,抓实千人赴港培训、公务员东西部对口培训和乡镇公务员培训工作。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建立“三位一体”劳动维权机制。安顺市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关系工作职能,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其劳动维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安顺市健全完善未成年工、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督促企业落实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指导企业执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职工权益,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超90%,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签订率超85%。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提高。安顺市推行先行调解建议书制度,坚持收案先调解、立案再调解、庭审三调解、调解不成再裁决“3+1”工作机制。全市仲裁机构五年来收案5497件,案外调解1068件、立案受理4258件,仲裁结案4139件,结案率97.2%,调解结案2219件,调解率63.16%,涉及劳动者5398人、金额1.22亿元。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
深入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开通农民工工资维权绿色通道,及时有效处理举报投诉案件。全市共办结劳动保障监察案件4159件,结案率达98%。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被表彰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
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形成了“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格局,有效化解了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的各种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维护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