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对案件审查期限作规定 刑事立案审查不超3日

作者:张思佳 来源:综合新华社
2015-12-30 05:17:36

  公安部发布完善受案立案制度意见对案件审查期限首次作出规定

  刑事案件立案审查不超3日

  群众上门报案,却以种种理由推诿不作为,怎么办?昨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受案立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安部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综合新华社电京华时报记者张思佳

  《意见》要求,对于群众报案、控告、举报、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投案,以及上级机关交办或者其他机关移送的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公安机关各办案警种、部门都必须接受,不得推诿。群众上门报案的,应当场进行接报案网上登记,当场接受相关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对于报案时违法犯罪活动正在进行以及其他情况紧急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先出警进行紧急处置,处置完毕后在24小时内完成接报案登记。

  《意见》首次对公安机关行政案件受案审查、刑事案件立案审查的期限作出规定。行政案件受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疑难复杂案件受案审查期限不超过3日。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期限不超过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受案立案审查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意见》,省级公安机关须完善执法办案系统功能,实现接报案、受案立案工作信息全要素网上记载、全流程网上运转;逐步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与信息智能关联,实现接报案和受案立案办案结案全过程可溯式管理。案件相关信息将通过公安机关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依法及时向案件当事人公开。

  □相关

  公安部法制局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公安部印发了《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为什么要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如何解决报案不接、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和违法受案立案问题?当事人如何了解、查询案件信息?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公安部法制局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报案不接、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和违法受案立案等突出问题,此次改革有哪些针对性制度设计?

  答:《意见》要求,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接报案,都必须接受。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以外,都必须网上登记。对群众上门报案的,要当场进行登记,当场接受材料,当场出具回执。针对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的慢作为问题以及对需要查证线索才能确定是否受案立案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受案立案审查期限。对违法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应当即受、即立、即办。针对违法受案立案的乱作为问题,明确各级公安法制部门对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其他易出问题、有争议的案件是否受案立案进行事前审核监督。同时,针对不如实受案立案的问题,《意见》提出改进考评机制,坚决取消发案数、破案率等影响依法如实受案立案的不科学、不合理考评指标,增加案件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接报案、受案立案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比重。

  问:对于一些情况紧急的报案,如何进行接报案登记?

  答:《意见》明确规定了紧急情况处置优先的原则,对于不法侵害正在发生以及其他情况紧急的案件,应当立即派出警力赶赴违法犯罪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处置完毕后,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接报案登记,并向报案人出具报案回执。这样,公安机关既能够及时高效制止和惩处违法犯罪,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也能够较好地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受案立案质量,确保依法如实受案立案。

  问:如果群众想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有何方式和途径?

  答:目前,许多地方公安机关已经实现案件统一编号和网上查询案件进展情况,报案回执上会有案件查询代码、查询网址或者电话。报案人和其他案件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安机关政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