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企业被消灭,过剩的为社会所不需要的产能被淘汰,由此,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调整、以及被为维系大量僵尸企业而扭曲的过剩供需机制将得以纠正。
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过剩产能存在的问题已持续多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明确,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僵尸”企业的大面积清理已经箭在弦上。
“僵尸”企业是名存实亡的企业,这些企业实际已经资不抵债,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本应处于破产清算行列,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形式还存在。在无望恢复生气的情况下,依赖借贷与政府输血而生存。“僵尸”企业占据各类资源,却不能产生任何效益,属于无效投资,必须坚决进行清理。
我国“僵尸”企业的成因复杂,盖源于经济体制中根深蒂固的“父爱主义”,加以前期过度宽松的刺激政策,导致经济中存在大量有待处置的“僵尸”企业。目前,“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顶层宏观调控的新取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会继续直接占用和浪费稀缺经济资源,更会延缓国企改革进程阻碍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因此必须加大淘汰力度,以退出、重组、创立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引导国有资本更多向核心领域和关键行业转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弱势的、无生命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出局,从局部看这是痛苦,但是从全局看、用发展的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看,这就是新生。有生命力的企业、有前景有市场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脱颖而出,为整个经济社会的更新增长带来持恒发展的动力和量能。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的企业被消灭,过剩的为社会所不需要的产能被淘汰,由此,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调整、以及被为维系大量僵尸企业而扭曲的过剩供需机制将得以纠正。因此,痛苦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懦弱、观望和犹豫以致于一再延误时机、错失企业清理的最佳时间窗口,新增额外的调整成本。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担当敢作为,为僵尸企业的清理主动放开通道,降低清理成本。要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精神,去面对企业清理的难点和问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规模清理“僵尸”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国有企业将开启“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的新格局。(管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