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里积累下沉潜的力量

作者:舒天烈 来源:京华时报
2016-01-01 09:01:09

  当新年的阳光再一次照耀这个国度,惟愿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不要消磨,而是在时间的节点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

  又是新的一天,又是新的一年。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交汇,让这样一个时刻,有了节点的意义。

  时序交替,总是让人感慨。这是因为,时间赋予生活以秩序感,不管多么忙乱,日升月落、寒来暑往,都构成了熙熙攘攘之下的基本结构;也是因为,节点赋予时间以循环感,岁月的线性流逝在此稍加停驻,让人思考这一往无前之中的意义与价值。

  无论如何,在这样一个新的开始,即便行色匆匆,也都会放慢脚步,去触摸时间之下的河床、感受生存之上的生活。这或许也是新年对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走得再快,回头看看,也都有脚印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背后,是日渐多彩的人生选择,连官员也接二连三文艺范儿地告别。成都女司机别车被打、扶人被讹寻找目击者,热切的讨论让底线更加明晰,一些基本共识愈发成形。从余秀华的诗句到《琅琊榜》的权谋,再到大屏幕上国产电影的井喷,文化的土层在泥沙俱下中,更加丰厚。更不用说“获得感”“十三五”“大阅兵”“反腐败”这些时政关键词中,寄寓的民意期待与民心重整了。

  不过,时间的文件夹里,也被填塞了太多东西。尤其是在一个信息持续爆炸的时代,连“浮躁”一词,也难免被它所揭示的心态抛弃。北大清华招生PK、中英基础教育PK,最终都没能PK过屠呦呦获诺奖;从高校“师生断交”事件到重庆“最心酸作文”,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经济反而变成了“注意力不经济”。的确,我们走得太快了,让每一天都像匆匆那天、每一年都像是匆匆那年。

  当新年的阳光再一次照耀这个国度,惟愿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不要消磨,而是在时间的节点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

  让我们少些争吵,找到那些支撑我们前行的基石。一事当前,可以先问事实,再讲对错;先有知识,再有态度;先找论据,再做结论。一年来,从“大凉山最悲伤作文”到“毕节四兄妹自杀”,从网络专车管理到“南京宝马案”,具体如转基因的纠结,宏观如爱国主义的讨论,都能看到站队式辩论的影子。新一年,公共讨论仍会继续,但回到事实本身、回到常识本身,或许才能撇去喧嚣时代的舆论泡沫,推动社会共识的同心圆不断形成。

  让我们学会提问,思考那些不会被风吹散的答案。在一个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越来越快的时代,大到国际关系的走向,小到股市的红绿涨跌,“事实”已经越来越扑朔迷离。报纸上说、电视上说、网络上说、专家们说、亲友们说……新一年,我们仍然会听到众声喧哗,但保有一个批判性的头脑,学会提出关键性问题,才有可能找到那些保质期更长的答案。

  让我们慎用大词,体会那些构成日用饮食的经验。2015年,从庞麦郎因为一篇报道而火了一把,到“被拐女成为最美乡村教师”再次引来关注,都让人格外警醒:不要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去谈论人。若是被未经审视的道德绑架、被不加反省的抒情迷惑,难免将问题浅表化,甚至产生曲解、形成偏见。新一年,仍然会有新的人物、新的事件进入视野,但试着发现背后“不得不如此”的逻辑,或许才能明白其中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惠特曼在《大路之歌》中写道,“你刚到达你要去的那座城市,还没有满足地安顿下来,你又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呼唤叫了出去”。这就像是我们在时光中的旅程,刚刚抵达,就又要出发。但是,让我们相信,在这新的一段旅程中,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四季的轮转,发现风吹的方向,收获麦子的成长。(舒天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