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科技产业迈向"高大上" 研发投入增幅全省领先

作者:安耀武 来源:安徽日报
2016-02-04 08:06:55

  阜阳市围绕在皖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这一战略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主要指标在全省实现进先进位。截至2015年底,该市有84家企业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总量居全省第一;研发投入总量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以上,增幅保持全省领先。

  多年来,阜阳市科技创新工作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该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工作,2015年共有67家企业分两批申报认定或复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最终共有32家企业通过认定和复审,其中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31家,为历年来数量最多。截至2015年底,全市动态保留高新技术企业81家,较上一年增加27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重达到6%。随着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整体呈现出优势集聚、速度加快、基础夯实、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前11个月,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40.2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增加值58亿元,增长15.6%,增速均位居全省第6位。

  与此同时,阜阳市不断加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打造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2015年,该市新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家,新认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新增数量均居全省第3位。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界首粮食机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该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农林、电子信息及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引进。 “泡沫铝板材与零件生产”“大数据早期癌症风险预测平台”创新创业团队成功入驻阜阳;安徽省霁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以色列公司在先进农业设施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安徽强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公司达成技术合作意向;市内企业与阜阳师范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有力推动了该市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记者 安耀武)

  【编后】

  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一直是阜阳工业经济发展的弱项和短板。如何甩掉落后的帽子,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阜阳市从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入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学研合作,从而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跨越。(安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