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2016年中国将进入大并购时代

来源:新华网
2016-02-04 09:37:00

  并购这个词的内涵非常丰富,按照最普适、最通俗的定义来说,它就是两个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变成一个经营主体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市场要素即将面临重新的洗牌,一个大并购的时代即将到来!

  并购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宏观来看,并购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动力的切换期,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供给错位”问题,即中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和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供给不足并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此时针对性的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经济理论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而其中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三个重点任务,都可以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来解决。

  中国的很多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库存过多的问题,而有些高端产业需求旺盛,但是国内的产能难以供给,这就使得未来中国的并购总体上会按照两条主线展开:优秀的企业通过并购落后企业的方式不断整合过剩产能,提高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并购,特别是国际并购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高端生产能力,满足国内日益丰富的高端需求。现在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平稳的,但是很难在短期内再次实现高速增长,所以经济发展的结构升级和精耕细作是支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并购作为产业升级和资源配置以产生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方式,必然会被更加广泛的使用。

  所以,在2016年,我们可以非常自信的判断,为了实现“整合过剩产能”和“满足高端需求”的并购,特别是海外并购都会成为并购市场的主流。

  并购已成为构建“生态圈”企业的快捷方式

  微观上看,并购已经成为构建“生态圈”企业的快捷方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态圈”类公司不断涌现。一个大型公司要快速的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必须在短期内组成一批价值观统一、能够协同行动的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这些公司相互依托,相互支持,在母公司的大型平台上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全面占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大型的生态圈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商业业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够把主要的竞争对手排斥在“生态圈”之外。而要快速的建立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一个大型公司不断发起并购,不失为一个非常快捷的方式。而在那些市场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战略新兴产业中,有资本优势的大企业、上市公司将成为并购发起者,那些有技术优势或者经营特色的小企业则会成为主要的并购对象。这样必然能够更好的整合资源,形成多赢的局面。

  同时,并购也会是资本竞争与妥协的重要方式。现代服务业当中,很多“B2C”和“O2O”的业态,都是采用“依靠大量资本支持快速聚拢客户和抢占市场的策略”进行竞争的。这样的方式注定其在短期内难以盈利,但是资本最终目的是要挣钱的,不同资本支持的公司在一个市场上不断“血拼”一定不是长久的形态。而在一时难以分出胜负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竞争对手快速合并的情况。而在二级市场估计表现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公司选择不断合并。这表面上看是公司竞争策略的变化,背后体现的是资本竞争与妥协关系的变化。

  所以,在2016年中我们必然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并购发生在市场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比如节能环保产业、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之中。资本的竞争与妥协也会让市场资源进一步优化,体现在大型的企业会通过并购不断优化自己主导的生态系统,而拥有新技术、新模式的小企业、新团队也将在其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力相近、市场份额差不多的企业也会通过并购重新定义竞争态势。

  2016会是“国企大并购之年”

  在国内来看,并购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业务领域相同,产业链配置相似,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盈利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在经济上行,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这些问题还可以被盈利数字所掩盖,但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国有企业手中的资源配置的更为合理,是一条必须依靠的路径。要实现重新配置资源,并购是一个非常快速的方式。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两个原则不等丢:第一是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不能丢;第二个是改革中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不能丢。所以必须强调的是国有企业的并购必须坚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必须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到并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中,不同国有企业要加速并购整合,这既是一个去产能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市场引入全新的非公有制因素以提升效率的过程。

  所以,在2016年必然会出现一个“国企大并购之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大型国企通过并购重组变成“巨无霸”国企,重点领域内的核心企业只会保留一到两家。这是国企改革的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我所期望的是,在这一轮改革中能够更多体现出非公经济的参与,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分享这轮改革的红利。

  海外并购加速,但希望获得更多保护

  国际上看,海外并购是国内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开启了一轮全球并购的大潮。而根据经济规律,中国在20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的步伐也在逐年加快。2016年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元年,但是一定会成为一个“加速年”。现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主要会沿着产业升级和资产配置这两条主线展开。这个资产配置是广义的资产配置,包括购买境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行为。

  首先,中国国内的高端需求很多,市场非常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面临着一个快速升级的过程。而国内很多产业的产能目前难以满足如此巨大,同时又在快速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这就使得国内的企业必须找到一个办法快速进行产业升级,把国内的旺盛的“新需求”留在国内,而不是释放到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以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国内的产业升级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很多国家创新能力很强,商业模式迭代快速,但是他们的好技术和好模式难以在国内获得足够的盈利,且根本原因还是国内人口总数太少,人口密度太低。而中国有巨大市场,正好能够弥补这一问题,把国外的好技术和好模式变成一个个盈利的企业。只是这次的技术引进与改革开放初期那种“靠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完全不同。这是中国人花钱去“买东西”,用外国人的技术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

  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动越来越密切。企业经营必须具备全球的视野,现代的企业要学会走出去占领国外的市场;要学会使用金融工具管理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要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更好的发掘海外投资机会,这都要求企业有一个全球资产配置的计划,而这个资产配置必然可以通过国际并购来实现。可以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动,海外并购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而如何能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服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文化、法律、货币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化,企业在海外实施并购的过程必然面临更多的风险。我们国家应该从国家外交层面、国际金融机构支持层面、文化交流层面、法律咨询层面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服务,才能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力。

  所以,2016年我们必然会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发起海外并购,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海外并购风险相对更高,而这一个风险不能单纯有企业来扛,政府应该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保护!我们认为2016年是海外并购的“加速年”,但是更希望是海外并购的“保护年”。

  (作者:易鹏,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 周济,盘古智库研究员)

买买买!2016年中国将进入大并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