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美食人闻佳:
吃不好就白活了
“世界上就是有这种人,看工具书也能饿。”
去年秋天,杭州姑娘闻佳在拥有数十万粉丝的个人微信号上推荐了一本食物工具书《食物与厨艺(On Food and Cooking)》,引发了一群“真吃货”的共鸣。
沪上媒体圈工作多年,美食爱好者兼觅食界的KOL(关键意见领袖),西子湖畔长大的闻佳,被贴上了“爱吃”的标签。
她所创立的个人微信号“艾格吃饱了”,让更多人开始了解自媒体时代颇为耀眼的一群人——独立美食人。
●多花冤枉钱,业余吃货练成了“不失手”
电话那一头的闻佳,被问及为什么会创造一个“个人版”的美食点评,她乐着回答说,初衷真是简单到不行——“选对餐厅,吃饭少花冤枉钱”。
“刚开始,我也是跟着‘大众点评’吃遍上海。许多赚饱了美誉的餐厅,掏钱亲身一试,却常常发现事与愿违。”所幸的是,会因为“吃不好而生气”的闻佳,在经历了“失败一餐”后,执拗地进行了一场场食后总结。
“为什么点的菜不好吃”,带着这个疑问,闻佳最初的选择是“跟人吃饭”。跟着对行业洞若观火的厨师朋友、美食评论家,闻佳走街串巷“吃门道”。
“看菜单,这家餐厅释放的是什么信息”、“点菜环节上,什么菜值得点”、“这道菜有没有值回票价”……数年来,闻佳带着好奇心吃饭,屡试屡验。直到2013年1月,名为“艾格吃饱了”的个人微信号问世。晦涩难懂的餐饮界专业术语,在闻佳的笔下,却是以鬼马俏皮的方式生动出现。
对于吃货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如何才能在浩淼丰盛的食物界发现值得一试的美味?她的回答是:“我不是比你懂得更多,只是比你花了更多的冤枉钱。”
撰写了近200篇亲身测评,同好者数量屡创新高,闻佳不再“点两个菜凭经验判断随便说几句也无所谓”。为了通过专业评判体系进行客观判断,她甚至参考了《纽约时报》食评版标准,要求自己“尽量减少主观性评价”,对点评的餐厅“必须不同时段吃几次,甚至来回不下四五次”、“为了摸清菜单,点菜范围也必须更宽泛”。
“这样才能告诉读者,为什么这家餐厅好,好在哪里。”闻佳说。甚至于,她还曾心痒过,能否写出一本《昂贵餐厅历险记》。
●对待心爱的美食,用过日子一样认真的态度
“吃不好就白活了。”闻佳笑谈,多数爱吃之人,想法单纯,只是想“照顾好自己”。与普通人一样,闻佳也在温饱之余,更是想着上哪儿吃点好的。
除了外出觅食,闻佳也会宅在家,动手让“一蔬一饭”更有亮色。“所谓的新手菜谱,就是‘如果我能做得出来,你应该也没问题’。”
新年伊始,闻佳分享了一道家常菜“干煎带鱼”。让闻佳备感欣慰的是,一道菜谱,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因为有将自己钟爱的口味传承下去,变得温情四溢,充满了烟火气。“菜谱即家谱呀,家宴之迷人处,也在于此。”
在淘宝上找食物一向是闻佳的乐趣。在近期出炉的一份岁末更新的3.0版美食淘宝清单中,这位杭州姑娘已经收获了4.2万次赞和13万次收藏。
亲身试验后,闻佳推荐了“抱住一盒不肯撒手”的“广达香”肉松,迅速成了网购热搜款,还有“心太狠”的吃货想一口气“包圆了”;她所喜爱的香港“德成号”鸡蛋卷,难买的程度几乎快让人“友尽”了,但却一点也不妨碍吃货们跟风网购“验人品”——要么为邮寄而来碎成渣、只能舀勺食用的鸡蛋卷而心痛,要么为美味得已保全而偷着窃喜。
在这个新媒体盛行的时代里,闻佳还在不断更新餐馆点评榜单、菜谱,热心分享着食材类淘宝店。对于商业力量,闻佳更是保持着警惕感,“不想和推荐店有任何交流”。
新的一年里,闻佳还继续和专业大厨开发“家常真味”的中餐课,看着做菜的人把简简单单的青菜、猪肉、鸡蛋和鱼,做成了令人难忘的味道。
“趣味却不刻意迎合,用过日子一样认真的态度对待心爱的美食。”在新时代独立美食人的世界里,一种欢喜自在的生活态度,可以从社交网络中分享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