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驻斐济大使张平:中斐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作者:翁东辉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8-18 11:09:00

2014年11月,中国与斐济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网驻堪培拉记者翁东辉近日对中国驻斐济大使张平进行了一次专访,张平大使对中斐关系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张平大使接受采访时说,在中斐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是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更加密切。过去一年里,中国有20多个副部级以上团组来斐交流访问,姆拜尼马拉马总理也于去年7月对华进行正式访问。

其次,中斐经贸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去年,中斐双边贸易额达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5%,是建交之初的150倍;中国对斐直接投资1685万美元,直接投资存量达1.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斐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投资来源国。中斐双方已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中国政府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双方人文交流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自去年3月中斐正式实施互免签证以来,中国访斐游客人数稳步增长,全年突破4万人,同比增幅达41%。中国已成为斐济增长最快的客源地之一。中国一些地方省市也在积极开展与斐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领域,一年多来,先后有5个中国文艺团组来斐访演。中国在南太地区开办的首个文化中心在斐成立,为中斐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平台。

张平大使谈到,中斐关系保持全面发展态势,各领域互利合作正在不断深化。他对今后两国关系发展感到非常乐观。因为两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传统友好关系深入人心。“患难之时见真情。”今年2月,在斐济遭受超强飓风“温斯顿”袭击后,中国政府率先向斐提供了人道主义紧急现汇援助,并租用8架货运包机向斐运送了大量援助物资,其中包括6000顶灾区急需的帐篷。在斐华社、中资企业以及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民间团体和个人也尽己所能,为身处困境的斐济人民提供帮助。

中斐经济关系既包括一般的货物、服务贸易,也包括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技术援助等内容。我们对斐开展援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尊重斐政府和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不附加政治条件,出发点是帮助斐政府和人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能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中方真诚希望斐济发展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建交以来,中国政府着眼于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施了17个成套项目,11 个技术援助项目,4个优惠贷款项目、27个物资援助项目以及其他形式的援助。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民生项目,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正在实施的水稻种植、蘑菇培育等技术援助项目,对斐提高大米自给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平大使认为,中国对斐政策是中国对南太岛国政策的缩影,也是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的具体体现。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向南太岛国提供10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0亿美元基础设施专项贷款、25亿人民币(8.3亿斐币)无偿援助、2000个奖学金名额和5000个各类培训名额。这些发展援助措施目的就在于促进岛国的发展,为岛国多做实事。作为“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伙伴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的发展伙伴,中国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和繁荣并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中斐经济体量虽然差别较大,但两国经济并不缺少互补性。双方要做好彼此发展战略对接,发挥互补优势,创新合作方式,多种投融资方式并举,挖掘双方在基础设施、农林、渔业、旅游、新能源等领域合作的新增长点。

经过40年的发展,中斐关系为各自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斐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两国关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经济网驻堪培拉记者翁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