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底线应成高校教师执教之本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社会主义大学不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何错之有

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越发重视,尤其是不久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印发,西方价值观念多年来在中国广为传播所造成的危害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智力资本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由“战略机遇期”逐渐转向“深化改革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被提上战略议程。在智库建设与发展中,中国既要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又要借鉴中国历史上的智库发展传统,探索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发展模式。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发扬夙夜在公的实干精神,刚健笃行,身体力行,勇于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谋改革、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港府《施政报告》突破常规格局大开

香港舆论评价说,勇于突破常规,可谓是回归17年来,最务实、最敢于回应挑战的施政报告。《施政报告》对于错误的国家观念,采取了“是其是,非其非”的态度,指出“香港问题,香港解决”的口号有违宪制。

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及其法律规制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用户、自媒体的法规文件,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9月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8月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的宪法实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宪政模式。事实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宪法权威,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才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保障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牵引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实践途径和根本力量,即实现中国梦的牵引力。

评论:政府权力清单的“减法”与“加法”

近来,一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和社会的“加法”改革运动在各地兴起。这也许是一种“加法”,但这样能建构法治政府,增加政府治理绩效,实现依法治国,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平:中国“新常态” 世界新机遇

临近年终岁末,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英文词汇“new normal”再度成为世界媒体的流行语,原因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新常态”。

国平: 吃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定心丸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一次对中国当前经济局势高屋建瓴、全面深刻的阐述,有利于人们冰释关于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的忧虑,推动人们认识清楚当前中国的经济局势,增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