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
到2013年,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强强联手,“华龙一号”的研发很快获得突破。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介绍:“按照最终确定的融合方案,‘华龙一号’采用ACP1000技术和177堆芯,燃料采用中核集团开发的CF自主品牌。在设计创新上,‘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设计了双层安全壳,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一旦发生事故,能够保证堆芯安全,带出堆芯热量。而且通过电力驱动等方式循环,可以达到冷却效果。即便在电源等动力源丧失时,依靠自然循环,也可以达到冷却目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介绍:“总的来说,‘华龙一号’有两个突出优势:首先是在安全性上达到了‘福岛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的核安全目标和需求,满足国际最高的要求。其次是‘华龙一号’采用的技术,都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成熟技术,降低了核电站在建设工期和质量上的风险。”
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给‘华龙一号’贴上‘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标签,中核集团先后开展了54项科研课题,与64家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展了117项合作,并已在海外市场开发的目标国进行专利布局,国内自主研制的核电设备能够满足国内外工程所需,国产化水平高,至少在85%以上。”
2014年8月,国家能源局组织我国43位院士专家,对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华龙一号”以“177组燃料组件堆芯”和“三个实体隔离的安全系列”为主要技术特征,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要求,实现了集成创新。
2014年12月,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在维也纳接受并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这有利于“华龙一号”自身设计的完善和优化,对提高中国自主核电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化水平将产生积极影响,意味着中国核电开启了“造船出海”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