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车公用”的村支书 暖了400多个村民的心

作者:蒋巧玲 来源:新华网
2016-10-20 14:20:58
 
 

“私车公用”的村支书 暖了400多个村民的心

当时的水位已经淹过了瓜棚。蒋巧玲 摄

新华网福州9月20日电(蒋巧玲)进入庄里村不到100米,一辆黑色的比亚迪汽车,静静地停在两层楼高的土房门口。随着周炳耀的离开,这辆村民眼中的“公交车”“救护车”停运,但他的主人曾经暖了全村400多人的心。

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短时强降雨下,睡梦中的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一片汪洋。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在疏通村里的桥洞时,不幸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牺牲,年仅45岁。

“他当了9年村支书,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干部”

19日清晨5点多,庄里村的村民们便醒来了。4天前,睡梦中的他们被周炳耀叫醒,4天之后,他们却再也叫不醒沉睡的周炳耀。

一大早,村民们有人生火做饭,有人索性不吃早饭了,今天,他们要赶去50公里外的古田县,参加周炳耀的追悼会。

75岁的周传仓说,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不让他去,但他还是挤上了接送车。“他是个好人……”赶来参加追掉会的周传仓谈起周炳耀,声音几度哽咽。

周炳增则是15日连夜从杭州赶回来的。他和周炳耀平时走得近,不论是种香菇,还是揽水电工的活,俩人都经常搭伴。“这次从外地赶回来的人,我知道的就有几十个。”

记者了解到,当天,庄里村120多户400多人,其中200多人去参加了追悼会,不少村民还是这两天刚从外地赶回来的。在这个面积仅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里,周炳耀的追悼会成了家家户户参与的大事。

村民对这位党员干部的爱戴是有缘由的。

2009年,周炳耀当选庄里村党支部书记,此后连任三届。在其任内,村里完成了6条水泥路硬化、3条机耕路建设,落实了村老人活动中心场馆,整修了村委会大楼,还铺设了路灯。

卓洋乡党委书记陈昱晨说:“他当了9年村支书,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干部,他的离开让我很心痛!”

“他心里想着村民,自己垫钱搞建设”

周炳耀追悼会的前一天傍晚,记者驱车赶到庄里村。彼时,除了周炳耀家里传出的哀乐,这个村庄几乎没有其他响动。

庄里村支部委员张华忠,吃完晚饭后一直坐在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门口。“这栋楼他垫了3万块,本来我们想挑个好日子搬进来,但他却等不到了。”

眼前的老年活动中心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小平房,由周炳耀带头垫资,村两委共同垫资17万元买下来的。古田县一名与记者同行的宣传干事说,他去过全县的许多行政村,像庄里村这样有一栋3层楼的老年活动中心,是极少的。

“之前石马村建设机耕路,他也曾贷款垫了3万元,好在后来村里还给他了。”张华忠告诉记者,村里基本没有财政收入,但周炳耀敢担当,他带头搞建设,钱不够就自己垫钱;他组织村民种菇致富,不会种的,他就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和经验。

“行情好的话一筒菇可以赚2块钱,散户基本都能种两三万筒,这样算下来,一年也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周炳增说,周炳耀是老菇农,懂生产技术,不仅帮村民进原材料,还指导大家进行生产管理。

现在,全村124户人,已有将近80户人种植香菇、木耳等农产品,销往古田县和周边县市。更可喜的是,2009年,庄里村的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2015年已达到12860元,这里面有周炳耀的一份功劳。

“他有辆二手车,被全村人当作‘公交车’”

作为一个党龄13年的老党员,周炳耀在村里的好口碑,还源于他对老百姓无时无刻的惦记。

“那就是周炳耀的车,是村里的‘公交车’、‘救护车’,现在没人开了。”庄里村支部委员张华忠说着,指了指10米外的一辆黑色比亚迪汽车。这是几年前,周炳耀买回来的二手车。“闽ANK008,全村人都背得住这个车牌号。”

据周炳增回忆,有一年,正值农忙,他叫了7个隔壁树兜村的村民来自家菇棚采收。傍晚,天上下起了大雨,村民第二天还要接农活,眼看着不回去,心里很是着急。“我就给他打电话,我说你能不能帮我送一送,他开着车就来了。”周炳增说,周炳耀的车“不是用来做面子的,是用来干各种活的。”

“叫120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叫书记的车,20分钟就到了。” 张华忠说,村里交通不便,去趟县里要1个小时,周炳耀热心,久而久之,这辆二手比亚迪就成了村里的“公交车”和“救护车”。

周炳耀的热心远不止此。

不会讲普通话的刘长营带着一个“翻译”主动找到了记者,让同伴帮忙转述了一件事。

上个月10日,刘长营的养殖场遭遇了禽流感,几千只鸭子全部感染了,还死了1000多只。刘长营着急地跑到药店买回了药,却不懂如何给病鸭打针。村里没有兽医,刘长营就叫来了周炳耀,周炳耀一口气打了三天的针,打了5000多只鸭子。

刘长营站在墙根上说完了这些话,还想说点什么,又止住了。翻译的村民说,“周炳耀平常帮了他很多忙,他就是想谢谢他。”

50米外,哀乐还在响着。老年活动中心门口,周炳耀出事的小河潺潺流淌。在淹过的瓜架和留下的泥渍的土墙外,仿佛还能看见一名老党员站在那里,挽起袖腿疏通桥洞的身影……

“私车公用”的村支书 暖了400多个村民的心

门上还能看见当时水位的高度。蒋巧玲 摄

“私车公用”的村支书 暖了400多个村民的心

远处的黑色比亚迪,就是村民口中的“公交车”和“救护车”。蒋巧玲 摄

“私车公用”的村支书 暖了400多个村民的心

周炳耀在这座小桥上落水。 蒋巧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