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特殊身份的抗日勇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11-03 09:24:41

  生离死别多坎坷

  1942年5月,为了阻止日军推进,中国军队炸毁了连接怒江两岸的惠通桥。部分南侨机工被隔断在怒江西岸的敌占区,许多人被日军抓捕杀害。

  畹町南侨机工纪念碑管理所所长叶晓东是南侨机工的后代。他的父亲陈团圆,为了隐蔽身份,和当地傣族姑娘朗玉宝结了婚,但后来被人告密,遭日军活埋,当时叶晓东刚出生3个月。朗玉宝带着儿子四处躲藏,走投无路只能重新嫁人,叶晓东也随继父改姓叶。他最大的遗憾,是手头连一张父亲的照片都没有,经多方找寻却一无所获。“别人说,父亲可能是改名参加了南侨机工。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看父亲长什么样。”

  少部分幸运者由当地老百姓掩护下来,与傣族姑娘结婚,成家立业。现居保山的翁家贵,与保山籍的妻子相濡以沫超过70年。当年,翁家贵已经办好回南洋的全部手续,却因为妻子临时变卦而选择留下。罗开瑚的妻子方德和是大理人,与他携手走过50年,相夫教子、甘苦与共,直到去世。罗开瑚和翁家贵在第二故乡云南生活了70多年,讲话已带有浓重的云南口音。

  他们中的另一部分,抗战胜利后选择了返回南洋。1946年10月到11月,南侨机工上千人终于挈妇将雏踏上了南返的路程。然而,许多机工的亲人却没能等到这一天。1942年,马来西亚沦陷后,南侨机工的亲属被日军视为“敌侨”,遭到残酷杀戮。

  南返机工难忘他们抛洒了青春和热血的红土高原。回到马来西亚后,机工李亚留买了辆小巴士跑生意,车子取名“昆明”。另一位南返机工给两个女儿起名“昆明”“大理”。

  “南侨机工”照汗青

  “南侨机工的事迹,再不宣传就来不及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是两部南侨机工纪录片的主要“操盘手”之一,这是他这些年最大的感触。

  留在国内的数百名机工大多命运坎坷。“文革”结束后,南侨机工的历史功绩得到国家的肯定和弘扬。1986年,侨务部门开始给健在的南侨机工发放生活补助,并逐年调整提高补助标准。198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修建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落成,底座上刻有“赤子功勋”四个大字。

  2009年7月开始,昆明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牵头,联合市侨联、市委宣传部、昆明电视台等部门,分别摄制了《南侨机工》《我心中的生命线》两部纪录片。

  2014年7月7日,中央电视台和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六集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开播。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关清华在首映式上说,南侨机工的故事是一部壮烈的华侨抗战史,这里面有着太多关于义薄云天、悲欢离合、同仇敌忾、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章节,有太多的残缺与圆满、苦痛和悲怆、执著与坚守。

  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对南侨机工的纪念活动从未间断。抗战胜利第二年,南洋华侨捐款在吉隆坡广东义山修建了最早的南侨机工纪念碑。1950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又修建了一座南侨机工纪念碑。昆明西山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已经矗立了20年。

  2005年底,南侨机工后人林晓昌先生捐资350万元,在畹町修建了一座南侨机工纪念碑。2014年9月,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在畹町奠基开建,预计明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开馆。英雄不语,功勋永存。希望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怀,给世人以启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