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为什么要吃热腾腾的饺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国际旅游岛商报综合
2014-12-23 09:51:58

  超市 速冻水饺热销相关食材火爆

  昨日中午,在国贸一家超市内,盛放着各品牌的速冻水饺的冰柜前人气兴旺。从几元钱到几十元钱,不同口味,不同数量,消费者都能按照喜好购买。一对年轻的情侣一下子选购了四袋,说要冬至晚上吃。

  “平常速冻水饺的销量虽然也不错,不过临近冬至这几天销量明显上升,而且,速冻水饺的口味越来越多,也是很多人选购的理由之一。”某品牌水饺厂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少年轻人不会包饺子,方便快捷、口味多元的速冻水饺成为上班族的首选。

  虽然速冻水饺门类众多,但许多人仍坚持自己动手包饺子。在海口龙华菜市场,一大早就集聚着许多前来选购鲜肉或肉馅的市民,而胡萝卜、白菜、韭菜、芹菜、香菇、鸡蛋等与饺子有关的食材也销售火爆。

  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不少市民也对自己动手包饺子情有独钟,常来买菜的齐阿姨提前一天就让我帮她留些新鲜的芹菜做饺馅了。刚刚买了香菇的金女士说:“我们一家人从山西来到海南,冬至这天家人聚一起的氛围,是速冻饺子无法替代的。”

  习俗 冬至缘何吃饺子

  昨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旧时,人们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消寒,盼望春回大地。而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当属“九九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唱着它,人们便一步一步走出冬天,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为何“冬至”节气要吃饺子?吃饺子有什么好处?

  传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而冬至吃饺子也是好处多多,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而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