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来之不易的优良好天气

来源:兰州晚报
2014-12-25 08:05:24

  顶层设计细致推进

  为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兰州积极寻求高层次智力和技术支持,与中国环科院合作开展了兰州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与南开大学合作开展了颗粒物源解析,并坚持从全局谋划,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及行动计划、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全力开展顶层设计,将规划具体落实到工作当中。

  今年,兰州制定了更加详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和2014年工作方案,明确每年污染治理的具体目标。

  今年,兰州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和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等主要治污措施为核心的具有兰州特色的治污机制,凝炼实施了916个项目,通过项目推进治污工作。

  今年,兰州坚持“反弹琵琶”“冬病夏治”,并从9月16日开始、比去年提前1个月就进入“冬防”,采取更加严厉的管控措施,形成全年常态抓、冬季重点抓、年年持续抓的工作机制。 工业减排压减煤量

  从2013年开始至今,我市共引导投入近10亿元,对全市火电、化工、钢铁、水泥、砖瓦等主要高排放行业的210家企业全部实施了深度治理,重点实施了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改造。目前,全市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656MW,已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八成机组完成除尘改造,全部机组颗粒物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火电行业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其中城区三大电厂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了60%以上。

  在去年工业燃煤锅炉和供热燃煤锅炉两清零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加大对工业减排的实施力度。今年,我市圆满完成了六大燃煤电厂和西北铁合金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的烟气深度治理,全部达到了新的排放标准;实施了89万平方米未供暖楼院供暖改造;完成了全市121家加油站和76台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对城区869.6蒸吨燃煤小锅炉进行了集中整治;对3000余家餐饮企业强制性推行清洁能源和油烟治理;环保部门在冬季采暖期,对三大电厂和兰石化分公司持续实行“四限”和“一察三测”。

  同时,在污染最严重的冬季采暖期,高排放工业企业实行停产减排,今年9月16日“冬防”开始后,我市对194家砖瓦、铸造等企业实行长达5个月的停产减排措施。今年,兰州市还对7家企业的20条(台、套)落后生产线进行了关闭淘汰,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而工业企业“出城入园”也在加紧实施,截至今年,已启动兰石集团等78户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

  工信、质监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改进规范城区煤炭供销体系,整合规范煤炭专营市场和二级营销网点,24小时卡口严禁劣质煤流入市区。今年,我市还将远郊县区秸秆焚烧管控纳入“冬防”工作,市农委建立了远郊县区禁止秸秆焚烧责任制,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形成了重奖严罚的良好氛围。

  降尘抑尘管控尾气

  在去年“五个100%”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建设部门将施工扬尘防治纳入项目建设成本,严格落实施工工地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等“六个100%”要求,严防施工工地扬尘;对全市281个重点扬尘工地实行执法队员、环保员、网格员、施工管理员“四员现场管理”;执法部门全面实施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五位一体”作业模式,全力遏制道路扬尘;各县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了全覆盖管理、全天候巡查、全方位监管。

  今年,执法部门积极探索实施沙尘天气预警响应措施,提早做好洒水、覆盖等应对响应准备,降低了沙尘强度,缩短了沙尘时间,今年3月至5月,全市超标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天。

  公安交警部门加大交通疏导力度,积极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工作,严控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今年,我市对43166辆黄标车、老旧车及低速车辆先行强制报废。

  同时,今年我市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改造,争取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等政策平台,市区9500辆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实施了油改气,启动了电动汽车推广示范工作。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市区全覆盖,目前建成390个服务网点,投放公共自行车4100余辆,日租量超过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