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昆山周”,圆了学子“创业梦”
学堂路是清华学子上课的必经之路。每逢清华大学“昆山周”活动,一个个展示产业转型、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民生幸福的展板,就会将学堂路装扮一新,在这里,“昆山”成为万千学子口中热议的词汇。
众所周知,千里马只有在辽阔的草原上才能驰骋千里,而一个有创业梦想的人也需要有一个能让其展示才华的舞台。如今,清华大学“昆山周”活动承载着青年人的创业激情,使他们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比如,欧德蒙团队专注于大众移动健康技术研发,其主要产品为超微型、高精度的智能健康传感器及其配套的软件与网络服务;“淘气宝”采用国家发明专利,是一款专为中国婚育一族设计的多功能空气净化、优化器,可零耗材、无污染、智能化地实现对室内PM2.5和甲醛的实时监测和高效净化;小酱油是一款面向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活动分享和社交平台,汇聚上千家校园团体、校外企业的活动信息,讲座、招募、比赛、演出、联谊尽在手中。
在“昆山周”这个舞台上,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从“昆山”起步。与此同时,昆山充分借助清华的技术、人才、成果等资源,全力推进加强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的有效对接,把创新资源集聚转化为创新驱动产出,把人才集聚转化为人才产出。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2%,全市发明专利申请3.5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71件,在全国同类城市保持领先。
一段“昆山情”,人才“驿站”变“家园”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邱勇,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第一条AMOLED中试线在昆生成,“有机发光显示OLED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清华大学博士刘昭贵,天瑞仪器从“零”起步,仅用5年时间,实现了由“一间办公室”到“一幢大厦”到“一家上市公司”再到“一个产业园”的“四级跳”;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技术团队引入昆山,成立苏州昆仑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3万吨重型模锻压机,为昆山装备制造产业开路……
人才集聚、产业崛起的背后,是一段割不断的“昆山情”。“过去十多年里,在昆山和清华大学的共同支持下,昆山维信诺公司探索出了一个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互动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刻感受到了昆山各届、各级政府和领导在创新上的勇气和自信。”邱勇深有感触地说,“昆山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除了我本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清华学子选择昆山,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
2010年,清华大学第一个县级市校友会——清华大学昆山校友会成立,为进一步加强昆山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又多了一条情感纽带。在这里,随着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先进制造业创新平台、清华大学学生创业昆山基地等先后设立,在昆工作和就业的清华校友已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这里俨然成为清华学子实现创新创业梦的温暖家园。(史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