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里的中国元素:不只是表象符号,更是精神传承

来源:光明日报
2014-12-29 10:36:26

音乐里的中国元素:不只是表象符号,更是精神传承

对人文情怀和艺术意境精准把握

  犹如一滴滴浓浓的中国墨融入一盆清水中,“中国元素”早已顺着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渗透于中国音乐人的思想意识深处,并随着音乐人的活动影响着中国音乐艺术的各个层面。我们主要是在具体应用上,存在一定误区。诸如《法海你不懂爱》《爱情买卖》等神曲,或将中国文化的内容进行丑化、玩笑化,或选取一些奇风异俗甚至文化糟粕进行展现,以博取观众的注意力,失去了音乐艺术应有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意境,更感受不到创作者的理解和敬畏之心。所以,在音乐艺术中运用“中国元素”,就必须对中国传统和现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实质,掌握文化应用规律。

  运用“中国元素”的音乐作品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其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外,还传递着独特的人文价值观,影响和熏陶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塑造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质。因此,在音乐艺术中加强“中国元素”的发掘运用,首先要把握中国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运用各种伦理道德、精神素养和价值观念,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时间都去哪了》《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就将“孝老敬亲”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朴实细腻的旋律和歌词中,触发全社会关于孝道的反思。其次,在音乐创作中要大胆使用“中国元素”。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历史典故、民间神话和武侠文化,为音乐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矿藏,要准确把握这些“中国元素”的神韵,挖掘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意境,形成基于“中国元素”独具魅力的艺术佳作。比如音乐家谷建芬看准了古诗词这块文化富矿,多年来致力于为传统诗词谱曲的“新学堂歌”创作,用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经典。最后,要整合我国文化资源,增强“中国元素”音乐作品优势,必须加强与国外音乐艺术产业进行合作与联盟,提高我国音乐艺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歌唱家刘欢说过,要用世界通行的方式把我们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而找到世界通行的方式,就是在“世界”格局中,努力地找到自己的坐标。对“中国元素”里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就是这个坐标。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艺术先进的发展理念,首先要把握好我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构建系统的“中国元素”理论体系,形成独具本土特色的音乐资源。所以,音乐人应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为出发点,追求中国文化本体与自我精神相契合的创作方向,将各种创新技法融会贯通,让“中国元素”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穿透当前的地域差异和文化障碍,在世界舞台上生发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形态。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