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频频殉职 消防职业化呼声再起

作者:田国垒   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2015-01-07 09:40:00

  此次哈尔滨火灾事故中牺牲的消防战士赵子龙,2014年9月入伍,从入队到上火场,仅相隔4个月。

  “实在没办法,我们也不愿意这样,但人手实在是紧张。”高峰称,他所在的地市有15个县(市、区),500多万人口,但消防官兵才300多人,“往往一个县就是由三四个士官带着十几个新兵娃娃去救火”。

  消防官兵需要做的不只是救火。近年来,消防部队职能不断拓展,除传统的防火灭火职能外,消防法赋予了消防部队18项抢险救援职能,人手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

  由于实行兵役制,如果服役期满后无法晋升为士官,好不容易积累起一些消防经验的战士不得不退伍。“有的消防战士服役期满后,第三年转成了士官,在我看来,到这个时候他才算刚入门。”范伟说。

  据在2013年10月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商场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战士刘洪魁的战友称,与刘洪魁同期的“2000人入伍只有70人提干”。这意味着只有极低比例的消防战士可以继续留在消防队。

  消防干部的从业年龄也是有限制的。担任排级职务的,最高年龄是30岁;担任连级职务的,最高年龄是35岁;担任营级职务或者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最高年龄是40岁。有着近20年消防工作经验的范伟年近四十,“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晋升一级,如果不行就得离开这个队伍了”。

  为了弥补基层消防力量的不足,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通过招收“合同消防员”的方式扩充消防队伍。2014年4月,在网络上走红的武汉消防“抱火哥”就是合同消防员。

  合同消防员通常在接受两个月的训练后,通过考试拿到三级战斗员证书。合同制消防队员实行与现役消防人员同样的管理。合同到期后,根据现役消防人员的考核标准和个人表现来决定是否继续聘用。

  但由于待遇低、工作管理严格、上升空间小等原因,合同消防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往往刚熟悉业务技术就走了。2014年下半年,中部某省消防总队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了1000多名合同消防员,培训结束后就走了上百名。

  消防力量的过快流动意味着消防经验的积累不足。火灾现场情况复杂,需要极强的现场应变能力,经验丰富能有效减少伤亡事故。

  在现有体制下,基层消防队面临的难题还不只是人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