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0城市上班族通勤调查:北京平均单程19.2公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1-26 16:55:04

   学者谈解决之道:发展公共交通 向外疏解城市功能

  2014年底的一份报告指出,交通拥堵以及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较远都是通勤时间较长的原因。其中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的拥堵现象最为严重,特大城市的交通阻塞严重影响通勤时间。

  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要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的理念解决该问题。他认为,由于道路资源是有限的,若要提高出行速度,只能通过提高道路资源的使用效率。从交通自身来看,提高路面交通的速度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越集约化越快,把道路资源更多地给公共交通,让公共交通跑得更快,且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占比大,从而提高全社会的通勤速度。”程世东称,公共交通提速,也会吸引小汽车的使用者转向公交,进而减少汽车使用,减少拥堵,同样有利于提高出行速度,形成良性的循环。

  同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张高攀建议,目前北京的铁路、地铁可以进一步增加运力,也可以进一步加大快速公交系统的投入与管理。

  “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公交车除了在始发站和终点发车外,设置一些配给似的车站。通过在线路途中关键节点的配给站增加发车,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此外,要进一步实现公共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让交通流更加地有序。”张高攀说。

  通勤距离是影响通勤速度的另一变量。程世东指出,出行距离的缩短不是交通系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解决。这则需要改变城市规划的理念,尽可能做到区域内的居住平衡,即在区域内的工作岗位和其所带来的居住量的相对均衡。此外,要尽可能减少跨区域通勤。

  张高攀也表示,人们之所以争抢着到北京上班,就是因为目前北京的功能过多。而集聚不如疏解,通过把北京的功能逐步向外疏解,以一种良性循环的方式,让外围的城市互动起来,引导产业、人口、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向外走。

  “要从根本上解决‘跨省上班族’的交通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提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张高攀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