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高材生和北大河南籍保安咋就成了小伙伴

作者:   来源: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2015-01-27 09:38:00

斯坦福高材生和北大河南籍保安咋就成了小伙伴

  白磊戴着吉红涛的草帽

  白磊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因为他找吉红涛是真聊。第一次就聊了半天。从那以后,白磊几乎每天都来中心,而且基本每次都到值班室里找吉红涛聊天。吉红涛值夜班,白磊一坐就是大半夜,有时索性就不回宿舍,在旁边的沙发上对付一晚。

  渐渐的,吉红涛心中的“隔阂”也放开了,他也像白磊那样,把对方看做了真正的朋友。因为这个朋友,“并不像有些名校生那样清高自许、目无下尘。我很感动,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最初的寒暄,终于聊到了最后的海阔天空。”

  而且,他们还不经意地,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诗歌!“我教了他余光中的《乡愁》,他教了我乡愁的英译版:《NOSTAIGIA》。后来,我们又一起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雪莱的《OZYMANDIAS》、海明威引用约翰·邓恩的《丧钟为谁而鸣》……”

  虽然,放下了隔阂,但吉红涛时常还是担心两个人的聊天会耽误白磊的学习,但白磊却很有自信,事实上,他的成绩也确实非常好。和吉红涛的交流,让白磊的中文提高迅速,“他虽然只是在和我聊天,但同时却也在更有效地学习中文啊!后来,我干脆说:‘我教你汉语,你教我英语吧!’他说好。”

  其实,白磊并不是只跟吉红涛聊:

  他一般都会一个人去食堂,发现中国人旁边有空位,他就会过去坐在旁边,和对方聊天或者听对方聊天。有一次对面是一位老先生,和他聊了很多,他回来立刻把对话整理下来,拿给老师,请她看看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

  白磊平时极为守时,唯一一次上课迟到,是因为路过未名湖看到有人写生,他“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用白磊的老师陈莉的话说,他“对中国的生活很投入,对和中国人交流非常有热情”,“而且他觉得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