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拼招商"到"拼服务" 代表委员建言:配套制度需尽快出台

作者:栾吟之 王海燕 来源:解放日报
2015-01-27 10:28:50

   为民服务前先要问民意见

  “理顺条块关系”,街道干部对此期待已久。

  “一号课题”方案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赋予街道对区域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

  市人大代表、静安区区委书记孙建平说,这意味着今后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到街道。今后如有新增事项确需街道承担的,职能部门不能直接下派,必须由区委、区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人财物同步下放,确保权责对等。“所有社会管理问题的解决都有四个环节,发现问题、立案协调、处置落实、检查确认。就拿市场监督涉及的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和城市秩序来说,分别由市场监管局、网格化管理平台和应急联动平台负责,区职能部门和街道的责任分工很明确。”

  在街道层面,条块厘清职能、分工合作的落点,是六中心之一的“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网格职能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治安领域,重点牵头处置与城市综合管理相关、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各类问题。

  “网格化的关键在于科学设置网格。”有代表建议,要把握好两点。首先,网格管理作为解决条块矛盾和条条协作的切入点,要与联勤联动融合,网格中心行使的是“派单权”,而不是代替职能部门直接执法处理;其次,还要完善网格化的运行机制,从发现、协调、处理到评议监督,需要形成一个闭合系统。

  跳出“街道机构精简”和“网格化管理”这些专业术语,“一号课题”实际上要回答的就是“怎样解决老百姓所需”这个问题,解决“你给的我不想要,我想要的你给不了”这对矛盾。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无论街道还是村居,在为居民提供福利或便利前,首先要征询市民意见。同时,基层政府要善于搭平台,改变“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学会运用共治与自治来开展社会治理。

   先行先试者目前很顺利

  早在“一号课题”方案出台前,一些区县已先行先试,尝试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由区财政托底民生投入。

  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办事处主任徐红说,“‘一号课题’方案发布后,一些企业很紧张,打电话给我们,问以后该找谁联系?”其实,南码头街道早就剥离招商功能了,说明这些企业根本没有感受到服务被削弱。她认为,取消对街道的经济指标考核,不等于取消街道为企业服务的职能,街道可以在社区环境打造、协调企业与居民间关系等方面来提高服务水平。

  从2007年开始,浦东所有街道都退出招商引资。一些招商服务的办公室,改成服务居民的场所。而原先各街镇之间的恶性招商竞争问题也迎刃而解,反过来能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公平的营商环境。剥离招商引资,可以让街道干部心无旁骛,注重民生。浦东团的代表举例,前几年,在区里的财力保障下,陆家嘴街道陆续投入4000万元,对崂山新村的排水管道进行改建。而要是在以前,街道不一定有把握做如此大的民生项目。金杨街道的经济基础一般,过去全员招商环境下,不少干部为了创收、为了指标焦头烂额,甚至一些地方带头出租门面,破墙开店。如今,取消招商引资,空出的场地还给绿化、还给民生项目。

  市人大代表、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说,作为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城区,长宁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靠街道招商引资,而是通过整体环境和品质的提升来吸引企业、留住企业。从1月1日起,全区街镇已一律取消招商引资,做到“人员脱钩”、“考核脱钩”、“奖励脱钩”。街镇干部们都很支持,也在主动配合职能转变。目前来看很顺利,很多人已主动从招商工作转化到服务企业中来。

  孙建平代表说,静安区早些年就停止了街道招商引资,精简了街道机构设置。有了这样的基础和铺垫,静安有信心在“一号课题”推进落实中“先行一步”。区里计划在今年3月底确立街道的编制、体制和机制,6月底形成新的基层治理体系架构。静安“先行一步”的意义在于,想去激活一些难题,迎难而上,为这些难题寻找最佳处理方式,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