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盛雷鸣呼吁法治,更要关注法律实施

作者:刘栋 来源:文汇报
2015-01-28 12:42:12

   规范城市管理,只能依靠“严防死守”?

  盛雷鸣今年还准备提交一份在上海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地摊合法化”的书面意见。“流动摊贩问题,不少地方依靠‘严防死守’,增强管理力量,全天候巡逻。”在上海取缔彭浦夜市后,他愈发觉得解决流动摊贩不能简单地用“堵”。

  为了解当前流动摊贩的现状,盛雷鸣跑了不少地方。实地探访下来,他觉得,很多地摊的存在是源于市民切切实实的消费需求,“堵住了摊贩,某种程度上就是堵住了消费需求。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更应该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来处理这类问题,积极利用各类疏导手段。”

  在盛雷鸣初步拟定的书面意见中,他提出了“定时+定点”设摊的概念,“在一些摊贩集中的区域,综合考量人流、安全等因素后,划定一块地方让众多流动摊贩在规定的时间内摆摊。主管部门则可以采取备案管理的办法,对流动摊贩试行备案准入制,备案身份信息、售卖物品等等,这样既能对摊贩进行有效管理,也能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司法鉴定管理,用立法形式解决当前乱象

  盛雷鸣的议案“律师色彩浓厚”,他也足足花了半年时间用于调研。“议案针对如何规范当前上海司法鉴定管理,源于我日常的工作和其他律师的反映。以工程造价为例,到底多少钱得由第三方鉴定机构也就是审价机构说了算。在司法实践中,审价结论就是直接的裁判依据。可现在往往是司法鉴定结论就是终局性结论,没有监督,没有复核。”

  司法鉴定结论,关系到一起案件司法判决的公平公正。盛雷鸣认为,目前上海市有些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存在违反鉴定程序要求、质量管理不到位、职业操作不规范以及专业水平欠缺等问题,但是他们的鉴定结论却成为判决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直辖市制定了司法鉴定的地方性法规,但上海还暂未对其立法。”

  盛雷鸣在议案中建议,上海应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的监管,如部分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违反鉴定程序要求,质量管理不到位,职业操作不规范,以及鉴定文书的差错,少数鉴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部分鉴定机构服务质量不高,对投诉处理工作不重视——对这些情况给予行政处罚及相应处理的依据非常有限。为加强对鉴定执业活动的监管,需要从司法鉴定行业的准入、资质认定、教育培训、能力与质量建设、法律责任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司法鉴定机构淘汰与退出机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