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灯窝子”里升起“国际梦”

来源:安徽日报
2015-02-06 08:02:47

  由于“灯班子”不向孩子们收费,马彩娣夫妇就白天忙镇里的文化工作,晚上在孩子们放学后,坚持教他们一个半小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连寒暑假也不放松。 1997年,省文化厅和怀远县政府在常坟镇设立全省第一个花鼓灯艺术培训中心。

  近几年,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怀远县不仅为常坟镇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文化站,还拨付了5万元经费。 2011年,马彩娣带着孩子们搬进了新的文化站。孩子们终于可以在木地板上练功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彩娣她们带出了近万名学习花鼓灯的孩子,“灯班子”有时甚至达到100多人。他们中有的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有的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还有不少活跃在怀远、蚌埠乃至省里的文艺舞台上。但随着农村留守儿的增多,马彩娣也发现新问题,“父母不在身边,很多孩子对传统的花鼓灯不再感兴趣,而是迷上了网络。 ”马彩娣决定根据孩子们喜爱热闹的特点,把节奏缓慢的传统花鼓灯,改编得节奏更加明快,并创作出了花鼓灯舞蹈《大河湾的孩子们》。

  2013年,《大河湾的孩子们》不仅荣获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比赛金奖,还走出国门参加第七届夏威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并从16个国家地区选派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金奖。

  “过去,俺们都把花鼓灯看作是‘土掉渣’,没想到现在热爱花鼓类的孩子们却走出了‘灯窝子’,升起了‘国际梦’。 ”常丽华不无自豪地说。 “今年,我们又接到艺术节的邀请,孩子们都在跃跃欲试,争取再拿金奖。 ”马彩娣告诉记者。(丰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