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五证”细则区县定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强调各区县教委是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主责单位,要统一按照市教委规定的时间节点组织入学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的“五证”审核细则。
去年15万升入北京市小学的适龄儿童中,有近6万人为非京籍儿童,相关人士分析,今年这一情况或将继续。
不过,今年北京市针对非京籍儿童入学的政策基本不变,坚持去年“五证”的基础,各区县将对家长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进一步细化。
所谓“五证”,即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或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家长持“五证”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或乡镇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入学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
■ 解读
入学 民办校寄宿校提前招生
去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通过取消共建生、压缩推优和特长生比例、使用入学服务系统、严格划片入学等措施,构成了“史上最严”的入学新政,显著缓解了择校热。
根据今年的《意见》,就近入学将成今年幼升小和小升初的主渠道,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将继续使用统一的入学服务系统采集学生信息,将每个学生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真正实现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杜绝“跨区跨片招生”。
也就是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学生包括京籍学生、非京籍学生、外籍学生都将在该系统内进行信息采集,不按时信息采集,将无法生成学生学籍,原则上不能入学。和去年一样,今年信息采集开放时间也是5月1日至31日。
不过,根据《意见》,民办校、寄宿校仍可跨区招生,但须在5月24日前完成,以确保各区县在此时间节点后能做好本区学生入学工作,避免影响整体入学秩序。
“去年民办校和公办校招生时间有交叉”,该负责人解释,这曾导致一名学生同时被两所学校录取的问题,今年规定招生截止时间,则是为规避这一问题再次发生。
特长 特长生招生增区级审核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意见》中强调,各区县教委要向社会公布特长生招生计划并统一组织特长生入学,增加区级审核,这进一步凸显区县教委的统筹管理作用,改变过去学校做主的情况,特长生招生入学将不再是学校单独行为。
“事先事后两次公布”,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特长生招生中,除在招生前公布相关计划外,招生结束后也要公布学生信息和考核项目。
特长生招生的数量也会得到进一步控制,“不高于去年”,该负责人称,甚至招生数量会进一步减少。
数据显示,去年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小升初”特长生比例均降至10%以下,结合此前中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都意味着今后特长在升学过程中的作用,将日趋减弱。
而非遗、传统文化等项目将在特长生招生中得到数量倾斜,则是为了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拓展,区域内对口入学将逐渐成为主流,特长在未来升学中的作用将继续弱化,《意见》增加这一内容正是为了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特长培养,从功利的升学角度转向真正发展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