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兴闽东

来源:闽东日报
2015-03-02 11:45:55

习近平: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兴闽东

今日闽东之宁德中心城区 记者 徐烽摄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该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提出了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思路,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结晶。

  在《摆脱贫困》重印之际,为了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摆脱贫困》的精神实质,更好理解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思想方略,指导闽东发展实践,即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重读《摆脱贫困》体会”,以飨读者。  

  2010年9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考察时,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闽东。

  故地重游,闽东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习近平同志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当年讲的闽东人三大梦想:一是闽东建市,十年前就实现了。二是温福铁路通车,今天我们坐上了。三是三都澳的开发,现在是大开发。”在接见宁德市党政班子时,他说:“我和闽东的联系至今就没有断过,宁德的滴水穿石现在已经见到了效果,就是靠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不断去探索。”

  “滴水穿石”是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期间提出、倡导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格。

  一

  宁德,俗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枕山面海,北接浙江温州,南连省会福州,西邻南平,东望台湾。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当时的宁德地区下辖宁德、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霞浦9个县,人口274万,属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海岛地区。全区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交通闭塞,信息短缺,小农经济一统天下,商品经济的发展较其他贫困地区,显得更为步履维艰。人们说起闽东,便是五个字:“老、少、边、岛、贫。”

  1988年5月,带着省委的重托,习近平同志从经济发达的厦门特区到宁德担任地委书记。经过将近十年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和特区优惠政策的扶持,厦门已成为全国人民羡慕的经济发展明星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在全国前列。而与厦门相比较,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群众生活相当贫困落后。社会事业建设资金投入少、发展步伐慢,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发展滞后,沿海区位优势没有突显,边远山区特点鲜明,地理位置偏僻,通讯信息十分闭塞,与外界联系不紧密,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商品生产发展缓慢,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期。1987年,全区生产总值15.46亿元,财政总收入1.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81元。人心思富!人心思变!

  从经济特区到经济落后的宁德地区任职,面对宁德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现实,习近平同志一上任就与地委行署班子成员一道认真思考、精心谋划,极力探寻摆脱宁德贫困落后面貌的发展新路子。他深入全区9个县,还到毗邻的浙南温州、苍南、乐清等地,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通过这次深入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了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干部群众思想状况,初步确立了闽东发展的思路。

  二

  对于如何发展,习近平同志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弱鸟先飞”。

  1988年9月,在《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中,他写道:毫无疑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广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

  但习近平同志对闽东的发展是乐观的,他在文中直接提出: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

  他强调要有先飞意识:“处于这么一种弱鸟的境地,有没有‘先飞’这个话题的一席之地呢?我看,不但有一席之地,还有大讲一下的必要。”“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这样,既可跳出老框框看问题,也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

  不仅要先飞,更要有飞洋过海的艺术,他写道:“由于时间、地点、生产要素组合不一样,开发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照搬特区、开放城市的做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要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有人说,可以另起炉灶,我不赞成,要从区情、区力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还是要依托现有城镇的布局,不能脱离现有城镇的生活设施另起炉灶,重新搞一个开发区。别的地区也许行,在我们闽东则不行。道理很简单,我们没有那么多财力。”

  对于如何丰满羽翼,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两个轮子怎么转。”

  针对当时闽东以农业为主的实际,他认为,闽东穷在“农”上,富也要着眼于“农”。而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没有大前途。因此,必须抓大农业。

  对于如何发展工业,他提出:“闽东发展的动力在于工业。工业上主要是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两者一手抓,不可偏废。看准效益了,速度还是加快好些,这样闽东才能尽快缩小同其他城市的差距。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要抓住时机上项目,不要盲目反对铺新摊;只要项目好,投资贷款有去有回,市场有销路的非本地资源的加工业也要考虑发展。当然,没有好效益的,一个项目也不能上,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盲目上项目。这是短期行为。”

  同时,他强调,脱贫是闽东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经过三年的脱贫,有了可喜的变化,但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脱贫还是处于低水平,还不稳定,因而,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三

  就在习近平同志和地委行署一班人,经过调查研究、深入思考,谋划宁德未来发展的时候,中央作出在全国开展三年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全国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的“大气候”,使宁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考验。

  此时,谋求宁德超常规发展,显然很难成为现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全国经济发展大形势和宁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状,不容许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建设宁德,不能够在闽东再搞一个经济特区,怎么样选择更加符合宁德发展现状的路子,发展生产、建设宁德?怎么样让宁德一步一个脚印地摆脱贫困,逐步改变宁德人民贫困的生活状态?这成为摆在宁德地委领导面前的最大课题。

  习近平同志分析道:宁德地区主要是山区,工业基础差,但农业不差,可以说是念“山海经”、发展大农业的好地方。他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治、整、改”经济形势对闽东的影响:中央抓降温消肿,强调全党全国都要重视农业,加强农业,政策会对发展农业体现倾斜,所以,对闽东的发展是个新机遇。宁德地区经济之所以不发达,缺电和交通落后是重要原因。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正是抓电和办交通的好时机。抓这些基础建设,既符合治理整顿的精神,也为将来经济的发展腾飞准备了必要条件。

  当时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消极负面思想,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同志看到:有一些干部群众“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把党和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必要支持,当作恩赐的“摇钱树”;有一些同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热衷于搞项目,想顷刻受益,盲目办厂,重复布点,对一些开发性生产的中长期项目和基础工作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还有些干部群众干工作主次不分,不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根本,“瞎忙乎”;甚至有些干部群众认为,宁德可以走向国家争取政策、资金、物资、项目方面的捷径。

  针对大家求变但不知如何变的状况,他指出:宁德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要树立长远观念,坚持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地工作,做到长中短结合,一方面应树立信心,摆脱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贫困意识和依赖救济的思想;一方面又要消除一切超越现实的幻想,克服经济建设中的幼稚思想、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要时刻记住闽东是贫困地区,充分发扬老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走艰苦创业的发展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