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几个“小人物”的故事

作者:张晓晶、袁军宝、张志龙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2015-03-03 10:40:07

  当老板创业更便捷

  山东高青县居民孙立升一个多月前注册成立淄博西罗亚渔具有限公司,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让他很吃惊。“我把材料交上后,一个多小时,公司的营业执照等一套手续就全办好了。”他说。

  孙立升一直有一个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梦,可想起开头第一步就很头痛。“听说办齐手续就很麻烦,得找熟人,要不就得找专业的代办人员去办。”

  没想到,这次他硬着头皮去办手续,结果出乎意料得快。“到了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给我一张纸条,写明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我准备好,交上去就行了。”他说。

  以前创业办个手续,要给政府交税、交费、审核,在部门之间跑来跑去,重复的材料交来交去,还没创业热情先磨没了一半。现在,政府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简化手续,减免税费,“我们心里踏实了。”

  “小河有水大河满”。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小微企业活跃,经济自然就活起来了。政府给市场主体铺平创业的道路,孙立升们自然就多起来。2014年山东市场主体出现井喷式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81.2%和100.2%。

  农民工的“市民梦”成真

  皮肤黝黑,个头挺高,35岁的贾鹏看起来成熟老练。1998年初中毕业后,贾鹏走出村子,跟着别人进城打工。“那时候一天20多元工钱,其他啥也没有。”2009年,贾鹏只身来到济南干装修工,虽然日工资逐渐涨到80元、100元,但没有保险。“老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没有归属感,因为这个城市不属于你。”贾鹏说。

  经过几年奋斗,前年,贾鹏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包工队,并担任经理。同时,贾鹏感受到这几年国家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越来越好:工人劳动条件大幅改善,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200多元,比一些城市白领都高;自己挂靠的公司给他们上缴“五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可以在济南入学,等等。

  贾鹏感受到的正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城镇化改革红利。在山东,政府出台政策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同工同酬,免学费政策延伸到中等职业教育,农民工基本享受随迁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多项市民权益。

  如今,贾鹏在济南繁华地段买了房,成了家,落了户,还报名上了山东大学的成人教育,学习建筑学。对未来,这位“新市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