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梁平:一个人与两座城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2015-03-04 14:58:52

诗人梁平:一个人与两座城

  2009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德国,与作家迟子建合影

诗人梁平:一个人与两座城

  

  2009年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讲学

   生活的诗歌 绸缎般柔软丝华

  生活如诗。诗是生活中的精灵。在梁平眼里,诗歌无处不在。诗歌就是梁平今生不变的情人。

  梁平并非只是将笔触放在时代的大题材里,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可变成美妙的句子,贮存在他的大脑光盘里,一旦天色微亮,习惯早起的梁平总是在他人还贪恋着那张温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诗作文了。比起那些需要精心架构的大诗,生活中的小诗就像一张张飘然而至的明信片,或者一把把精致的紫砂壶,细腻光滑处还泛着点点光泽。比如《注视草叶》:“我对一片草叶长久的注视/令人绝对吃惊/我的柔情/足以软化所有荆棘……”《蚂蚁的故事》:“大象成为蚂蚁的偶像有点时间了/与蚂蚁的梦有关/与大象倒地睡觉的习惯有关……”;扬州归来,一首《扬州慢》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这里的西湖瘦了多年/杨柳腰摆,两岸略施粉黛/大街小巷腮红点染/三月的烟花已经不是从前/何必羞月古典/清辉如瀑,掀起心的海浪/依然琴瑟清凉/弄弦的纤纤素指调遣千军万马/激越处戛然而止/且慢,且慢……”

  自与梁平相识以来,最为感动和感慨的是,梁平何以一边大把时间地玩乐,一边却有那么多的作品不经意地相跟着面世。梁平其实是勤奋的,他从来没有停止思考,他的任何一回游历、任何一个发现、任何一次感触、任何一个心动都会变成诗或文,记录自己,更美丽他人。游弋在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梁平,不仅在巴蜀大地上探访历史的足印,梳理中华文明的发源与传承线路,感悟生活中的点滴之美,而且也异常关注外域文化,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外域文化的独特理解,对西方世界的直观感受与认识。《琥珀色的波兰》就是这样一部诗集。这部诗集由40首精短诗歌构成,分别对波兰的文化名人、古迹胜地、民情风俗等进行了生动描画。该诗集将中国诗人梁平引向了地球那端的另一个国度,在他两次出访波兰,讲学交流后,梁平在海外的知名度也呈螺旋式上升之势。

  生活中的梁平,看似粗枝大叶,豪迈奔放,实则揣着一颗敏觉的心。他思维跳跃、话锋机巧,常有惊人之语让人啼笑之余留下无穷回味。若是适逢作家、诗人朋友一起,在追求“娱乐理想”和“娱乐美学”的同时,你来我往,常常借着汉语的怪圈说些“损人不利己”的疯话,也是餐桌上、茶余饭后快乐的发酵因子。在很多时候,梁平可以非常自得地自毁形象,一如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话一出口大家再次捧腹,心知肚明。

  梁平不仅写诗,而且写一手漂亮文章。他的评论、散文和随笔都可以信手拈来,俯首即是。短到给报纸写专栏,长到洋洋洒洒几万字,如他的随笔《嘉陵江记》在他博客里一经挂出,就博得了粉丝们的阵阵喝彩。哪怕是说说喝茶的心得,品酒的乐趣,这茶与那茶的不同,酒友与文友的各异,也能让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