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自费十多万出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来源:新京报
2015-03-10 07:03:48

清华女生自费十多万出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3月9日,清华大学,女学生陈巧玲拿着她和团队一起编著的《中国食品安全档案》,这本书酝酿近两年,陈巧玲自己花费十多万元。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 对话人物

  陈巧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 对话动机

  酝酿近两年,陈巧玲和团队的调研作品《中国食品安全档案》近期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搜集了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报告,以档案辑录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为丰富资料,陈巧玲走访了多地农场、批发市场、超市、食品企业与大小作坊,核实调查。陈巧玲说,她很清楚目前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希望这份记录让人们了解危险在哪里,以及我们的时代发生了什么。”

  初衷

  有些食品安全问题践踏人类底线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写这么一本书?

  陈巧玲:2011年我在清华和同学弄了一个创业项目,做的是餐饮,开始关注这方面的话题。这本书的目标是唤起民众和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食”字。

  新京报:写作前和写作后你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变化吗?

  陈巧玲:变化很大。没写书之前,我只是消费者、新闻的读者,我听过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但我不知道它们具体是什么。过去认识食品安全领域是分散式的,现在的认识更系统和全面了。

  新京报:写作之后觉得食品安全问题更严重了?

  陈巧玲:比我之前的认识要严重,很多事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将大便水用水过滤、加入腐猪肉发酵、再用剧毒农药杀死发酵过程中长出的驱虫——以此得到用来浸泡臭豆腐的酵乳。这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也践踏了人类的基本底线和尊严。

  新京报: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陈巧玲:经济上困难是一方面,写作这本食品安全档案完全是自费的。刚写书时我们讨论过是不是要找一些支持,后来觉得这可能会影响独立性,假设收了企业的钱,对方让我写自己的好或竞争对手的不好,这就是隐患。

  新京报:截至目前你花了多少钱?

  陈巧玲:出书大概花不到5万块钱,前期的调研费用也要不少钱,我自己大概花了十几万了。

  新京报:你还是学生,十几万不是小数目。

  陈巧玲:本科毕业之后我工作过几年,之前做投资有点积蓄,用的是这部分钱。我来自山东农村,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之前几年都是给家里钱,开始做这事情后,就断了。

清华女生自费十多万出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河南学校食堂必须配备专职食品安全员

  》》儿童逛庙会吃大量腌制食品致亚硝酸盐中毒

清华女生自费十多万出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