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都富锦” 主动把握新常态 创新发展赢未来

作者:于长顺 来源:佳木斯日报
2015-03-23 16:29:44

  深层次推进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夯实农业基础

  富锦市继续围绕“五个创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动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当先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多头布点、多元发展,更加注重经营主体质量,重点培育40家星级示范社和20家示范家庭农场。引进工商资本参与合作社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发展进程,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15年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5%以上。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完善三级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准确流转信息,规范流转秩序,调解流转纠纷,力争2015年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0%以上。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扩大贷款动产抵押质押范围,简化贷款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适当提高授信额度,为农民提供简便易行的金融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推进信用社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村镇银行、担保公司,拓展农业贷款动产抵押标的范围,全面开展动产抵押登记贷款服务,各类农业生产贷款总额达到34亿元。活化保险形式,积极开展农业合作保险试点,全市农业保险面积达到200万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扩大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提高粮食总产,力争粮食增产5%。重点抓好万亩水稻、玉米示范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要达到80%以上。扩大金玛、象屿等大型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对接范围,全市订单农业争取超过200万亩以上。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组织农技人员与种植大户、合作社开展技术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畜牧业,改扩建4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改造3个标准化肉羊养殖场。抓好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鼓励发展经济作物。加强2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防洪、除涝、灌溉为重点,实施松花江干流富锦西堤应急度汛工程;做好东堤城堤达标工程、挠力河七星河堤防达标工程、锦西灌区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争取南部三镇重点易涝区域治理项目,计划新建8座排水泵站、10条17.5公里排水沟渠。做好南部三镇、长安漂筏等19.4万亩土地整治。创新投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水稻智能催芽车间3个和育秧大棚800栋。新建6个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提高水田机械化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植树造林工作,完成村屯绿化33个,人工造林3000亩。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