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如何,水价几多?——透视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周年四个社会关注点

作者:林晖、魏梦佳、宋晓东 来源:新华网
2015-12-12 09:33:00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林晖、魏梦佳、宋晓东)2015年12月12日,历经10余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

  “清水北上”一年间,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水质究竟如何?水价如何变动?南水北调的预期效益实现了吗?

   调了多少水?22亿方南水北上 3800万人受益

  来自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分水水量22.2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市输水8.4亿立方米,天津市3.8亿立方米,河北省1.3亿立方米,河南省8.7亿立方米。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中线项目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通水第一年的调水量约为规划量的四分之一。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于受水区需水量增长是动态过程,各省市结合本地水资源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配套工程的建设进度,目前还有部分配套工程仍在建设中。

  从工程的受益人口看,一年来共有约3800万人喝上长江水,人数最多的为河南省1400余万人,其次是北京市约1100万人,天津和河北也分别有800万人和500万人。

  “目前,北京已有1100余万人喝上了南来之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介绍,为了确保首都供水安全,北京市对“南水”与本地水源进行合理调配,逐步增加“南水”与本地水的配水比例,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每日供水量的4成以上。

   水质怎么样?保持Ⅱ类水 水垢“少了”

  今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落实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汉江干流水质达到II类,主要入库支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水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质监测方案》,他们每月对全线的29个固定监测断面的24个基本项目开展常规监测。“结果显示,正式通水以来,各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硫酸盐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限值,水质稳定达标,满足供水要求。”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对水质变化最大的感受可能是“水垢少了”。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幸福小区的王艳香对记者说:“以前用地下水烧饭做面时,盆边总有一圈白色水垢,但通上南水北调水后,水垢基本看不到了。”

  优良的原水水质,也降低了净水工艺处理中的物料消耗。在河南许昌,当地自来水生产原来取用北汝河水,每生产一千吨自来水,需投加净水剂(聚合氯化铝)6千克左右,现在用南水北调水仅需加入2千克左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