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广州街头露宿者:并非好吃懒做 盼与人聊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12-23 10:53:05

  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河南驻马店一名露宿者把垫子放在地上,把脚伸进厚被子中取暖。志愿者雨雪熟练地盘起腿,坐在垫子的一角。根据“岗前培训”,志愿者必须和被服务对象保持同一水平,不能高高在上。

  穿着天蓝色外套的雨雪,在灰黑衣衫的街友中特别显眼,以至于一个吃宵夜的人不解地跑过来,悄悄问道:“他们身上都有味道,小姑娘怎么还坐在地上陪他们聊天?”

  在雨雪看来,这不是大问题。既然外界对这群人有误解,志愿者就更要消除街友心中的那种自卑,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街友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名志愿者说。

  在服务队里,志愿者必须“岗前培训”,“因为稍微不注意,就会触碰到街友的痛点,后果或许会更糟糕”。

  除了平起平坐,志愿者见到街友要面带笑容,主动打招呼;第一次认识不能直接问敏感的词语,如“为何不回家”等;女孩子不能穿无袖的衣服和裙子;聊天的时候不要面对面,采取45度角,因为长期在街边生活,很多人会有肺结核。新志愿者一般由老志愿者带着,发现不对劲立马处理。

  志愿者咏霓最初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有一年广州冬天特别冷,她觉得露宿者很可怜,希望自己出一分力。但是,咏霓内心忐忑,因为对这个群体不了解,担心各种突发状况,也怕自己不懂如何与街友们交流。当然,她还很担心安全问题,因为这个群体比较复杂,听说还有吸毒人员、精神障碍者。带着各种不好的想象,她开始了第一次志愿服务。

  她曾经探访过一位大叔。这名露宿者在“住处”旁边的柱子上写道:人生如一场梦。小分队几个志愿者在大叔周边席地而坐,听他讲述大起大伏的人生经历。

  多次交流后,咏霓颇有感触。她发现,不少露宿者曾和她一样,有过或者可以有很美好的人生,有过自己的梦想。只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才露宿街头。

  很快,她与一些露宿者成为好朋友。她尽自己所能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每次与他们互动,她都会提醒“惜福再造福”。

  除了倾听交流,广青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及其他公益组织,积极帮助露宿者重新走上社会。

  2014年10月,“关怀加油站”开张了。同福西路136号自编A,8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志愿者和露宿者一起布置得很有“春天”的气息,这寓意着新生。

  很多街友都能迅速找到这个地方。加油站自开张以来,已有5000多人次到这里洗澡、玩电脑、做手工,甚至看电影、唱歌、看书,连附近的民警都知道这里有一个街友的服务据点。

  加油站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电脑培训班、个案化解分析、教授传统手艺等出现了,不少露宿者每天到此“打卡”。

  今年,公益中心成功让18名街友或者回老家,或者找到了工作。

  让志愿者感动的还有,露宿者对他们的信任。不少通过公益中心找到工作的露宿者,提出把钱存到志愿者那里,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人生也或许真的像面镜子,你身上的能量越正面,反馈到你身上的也会是正面的东西

  当晚志愿服务结束后,大家在广场上围成一个圈,即时分享心得。

  穿着灰色高领毛衣的黎国海一声不吭,他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也是曾经受帮扶的一名露宿者。他的声带有些问题,说话不清晰。父母离婚后留下他和弟弟没人管教,从梅州到广州路上又把身份证丢了,他在泰康路露宿的时候遇到了志愿者。

  志愿者嘘寒问暖帮他找工作,尽管因各种不适应而不断失业,但他一有时间就跑来帮忙。

  起初,在学校教设计的杨绘,不太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觉得男人应以事业为重。但他偏偏有一个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女朋友,周末或休息时间总不见人影。杨绘试图劝导女朋友不要做了,没想到反而被“拉下水”。

  “要不自己回家,要不一起去服务。”一次刚逛完街,女朋友说约了一帮志愿者。

  就这样,杨绘带着不太愿意的情绪接触了露宿者。

  “他们的正面思想打动了我,虽然身体有残缺,或者不善言语。”杨绘举了个例子,“小胡子”被嫂子赶出家门而露宿街头,当志愿者给他送去被褥、衣服时,他却拒绝了,“给六二三路的街友,他们比我更需要”。

  露宿者的话触动了杨绘的内心。他说自己以前误读了这些人,真正接触后,他才发现,这个几乎被遗忘的人群,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努力去实现。

  “人生也或许真的像面镜子,你身上的能量越正面,反馈到你身上的也会是正面的东西。与其说是在帮助他们,更多的是相互陪伴,倾听彼此的故事。”第一次参加服务的何燕菲,紧张之余,希望尝试改变、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拥有更多正能量。

  26岁的小佳,是广青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队长、关怀街友公益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她对此颇有感悟。

  曾经有一位街友对她说:“我在这里睡了这么多年,在我身边走过无数的人,但从来没有一个人看过他一眼,更别说像你这样蹲下来和我聊聊天的。”

  露宿者的这句话让小佳意识到,“尊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奢侈和渴望。

  干了6年志愿者,露宿者的一声“谢谢”、一个微笑,依然能让她感动很久。正是在她的带领下,公益服务中心,完成了从物质帮助到心灵关怀的转变。

  夜已经深了,即便是露宿者,也已经在瑟瑟寒风中沉睡。志愿者也陆续离开广场。他们已经约定好,下一个周六,大家还会出现在露宿者的身边。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