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后3.98万人的温暖】为青海省的最南端架线通电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2015-12-23 00:00:00

  

【为了最后3.98万人的温暖】为青海省的最南端架线通电

  

  然久寺小喇嘛交流、聊天

  电,与文化传承结缘

  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电已是家家户户并不可少的资源,没想到此次施工过程中,电竟与传承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觉拉乡红陶瓷制作工艺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地成立了红陶制造公司。但红陶烤箱用电量大,必须使用三相电才能带动机器,一直以来使用的柴油发电机,负荷大,发电时常出故障,给生产与牧民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得知此次囊谦无电地区通电工程,红陶负责人找到了县人民政府,并通过政府与三新农电公司协商。经现场勘查后,将此问题反应至设计单位及玉树项目部。协商后,公司决定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公司架线拉电。通电的那天,看着眼前不停转动的机器,制作陶艺的老一辈“艺术家”脸上都拉开了巨大的笑容,仿佛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从此有了依靠与着落一般,他们用制作工艺的双手,为忙碌了许久的员工竖起了大拇指,这让此次通电工程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截至目前,囊谦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303.132千米,完成率100%;新建0.4千伏低压架空线路289.42千米,完成率100%,新家变压器142台,完成率100%;已完成新装照明用户3100户,完成率80%。

  12月,已是严冬时节,距离工程开工,已过去近4个月,这期间,他们没有多少机会回家,在离家1000公里外的藏区,他们经历了唐蕃古道上的日晒雨淋,克服了高原上的干燥缺氧,见识到了高寒地区山大沟深的自然条件。如今,工程已接近尾声,他们依旧与高原冻土“作战”,依旧忍受着时不时的断电,与蜡烛为伴。短暂又漫长的四个月间,他们已经深深的热爱上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上自己对这片土地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高原电力人的服务态度:“你用电、我用心”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