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棍天使》这是在检验粉丝的忠诚度?

来源:新浪娱乐
2015-12-31 09:50:06

《恶棍天使》这是在检验粉丝的忠诚度?

  这几年的国产喜剧,似乎都是用同样的模子做出来的,即不考虑整体情节的合理性和段落过渡的连贯性,而是将大量的段子倒进一个模子里,用锻压器一压,成品就出来了,至于后期会不会散落或观众能不能消化,那就不管了。《恶棍天使》《分手大师》如此,《万万没想到》《煎饼侠》,及更早些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则更加明显,带着鲜明的网络剧色彩。这些IP凭借网络剧及明星的人气,笼络了大量粉丝,便迫不及待地要搬上大银幕套现。但网络剧成功的关键却成了大电影的致命伤,网络剧演的就是段子,短平快,不用考虑设计整体背景,一分钟演完一个办公室故事,接着跳到《西游记》里,没有人指责,反而能获得违和的快感。大鹏、叫兽易小星都在各自的网剧中玩得很开,可到了大电影中,对整体剧情把握的弱点暴露无遗,这时观众就不再像看网剧那样宽容,开始嫌弃剧情太弱,拼凑明显。毕竟大家到电影院中是需要花钱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明星的一切买账,花钱买到的是跟网络剧一样甚至不如网络剧的东西,那种不满意感就更强烈了。

《恶棍天使》这是在检验粉丝的忠诚度?

  其实喜剧电影是最难做的一种类型,观众的兴奋点在哪里,不是导演想当然就能捉住的,更何况还总是想从搞笑中升华到打动人心的人生感悟,升华不好,就沦为肤浅苍白。2010年小胖子扎克·加利凡纳基斯跟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那部《预产期》,在我看来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成功人士和屌丝搭档,一路囧事不断,可囧得有道理有层次,还囧出了基情,在最后唐尼终于见到了刚出生的孩子,扎克逗逼的眼神中也流露出爱意时,让观众慢慢的感动。这才是喜剧电影该有的正能量。搞不清是谁模仿谁的《人在囧途》也是走得这个路子,虽然最后难免又出现道德说教,但始终内敛的徐峥和相对浮夸的王宝强依然凭借贴近普通生活的幽默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正能量。而到了《泰囧》和《港囧》中,夸张程度飙升,票房也飙升,可咂摸起来,就远不如投资小得多的《人在囧途》有味道了。

《恶棍天使》这是在检验粉丝的忠诚度?

  网络时代热衷于解构一切经典,官方话语中时常出现的“文艺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成了被调侃、被鄙弃的对象。不过你想想,这话真是把道理说到家了。电影为我们设置一个逃离现实生活的异象,可要让观众获得共鸣,必须从现实世界中抽取感情,以此作为各种元素的培养基,这样才能保证电影最终能落脚到普通人可以心意相通的点上。超哥,别光刷微博了,真想搞电影,那就多考虑考虑怎么把微博上那些小机灵融入到电影里,这才是让人亲切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