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患白血病 10岁儿子捐髓救母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新华网常州频道12月23日电(智春亮) 昨天上午,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干细胞采集室,10岁的王宇涵正躺在病床上,身边的采集机不停的运转,将血液中的干细胞滤出。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曹祥山介绍,为了救患上白血病的妈妈,小宇涵成为常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小宇涵的妈妈潘国英,是常州金坛人,今年3月份,潘女士被查出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但整个中华骨髓库都没有合适配型。10月份,年仅10岁的独生子王宇涵,经过试验配型成功,虽然家人一直瞒着小宇涵,但为了“救妈妈”,小宇涵毅然捐出骨髓“反哺”母亲。
据潘女士的丈夫王小峰回忆,年初,妻子总是感觉头昏头痛、身体乏力。后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苏州做化疗不见效果后,潘女士被转至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告知,痊愈的最大可能性就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的配型,让王小峰心焦的是,当时遍寻中华骨髓库都没有合适配型,符合骨髓移植条件的,只有潘女士的父母和儿子王宇涵。对这件事,王小峰却一直很难受,“看着妻子受苦难受,儿子这么小,就让他捐髓,又舍不得。”在矛盾心理煎熬下,通过医生和家属的劝说,最终王小峰还是被勉强说服了。
而小宇涵是家中的独子,按照移植的优先顺序,患者的子女比父母更适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经过检查和配型,发现涵涵是很理想的捐献对象。在妈妈患病之后,全家人都瞒着小宇涵,而当父亲告诉他妈妈得病需要移植时,年幼的小宇涵当时并没有理解白血病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救妈妈,非常坚决。” 曹祥山说。
在正式开始采集干细胞前几天,小宇涵就需要开打“动员针”,曹祥山介绍,目前临床采集造血干细胞多采外周血,但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外周血中的含量极低,所以移植前需要给捐献者打一段时间的‘动员针’,这样才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入血,从而只要简单地分离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就能达到移植需要,而打“动员针”每一次都要吃很大的苦头,“到小宇涵能躺在床上采集干细胞之前,他已经打了十几针了,每一次都坚强。”
昨天下午,从小宇涵体内中滤出的干细胞被移植入了妈妈的体内,在手术前,丈夫王小峰在隔离病房前安慰妻子:“涵涵很勇敢,平时打针都会怕,现在已经不怕了,等病好了,我们一起回家。”
热门推荐
更多>重庆动物园白虎兄妹首次亮相
2014年10张暖心的新闻图片
印尼火山口夜晚散发蓝色光芒
图片故事:重庆61岁老人的黑天鹅情缘
青岛胶州湾部分海滩遭泄漏原油污染
国家地理读者最佳摄影作品公布
深圳地铁乘客闯入服务亭抡椅子砸票务员
郑州义工组织冬至请700环卫工人吃饺子
苏格兰湖面出现“飞盘”冰
重庆“光猪跑”迎冬至
南宁惊现梅花桩迷魂阵 100米盲道12个桩等你撞
成都86岁婆婆寒风中卖鸡毛毽为儿子赚医疗费
北京: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
安徽一家六口铊中毒浑身疼痛 疑遭投毒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12月13日—19日
各国美女长啥样?好奇女子请全球编辑P照片效果迥异
拍《绝地逃亡》翻艇 成家班摄影师葬身怒海
家人为16岁少年买16块广告牌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