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四、精准扶贫
习近平提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他强调:“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
习近平提出六个“精准”要求:“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他还根据自己扶贫经验提出六条措施:一是处理好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他指出:“经济发展需要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相互结合。但是,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更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如果只把眼睛盯在一些近期不具备条件的事情上而不顾及时机、步骤,那就等于丢弃了远、中、近所有目标”。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他说:“我认为,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欲速则不达’。应当看到,立足于追求高速度,往往对资源挤榨过甚,整个经济生活没有回旋余地,不恰当的速度会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一种破坏作用”。三是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他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如果没有正确地制定产业政策,结构生产力得不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速度和效益”。四是处理好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他说:“开放和扶贫对闽东来说,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都应统一于商品经济规律的运动之中。这种‘统一论’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开放和扶贫有一定差异,具体地表现在两者都有自己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所以必须有不同的政策和措施;第二,开放和扶贫彼此融合,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用开放意识来推动扶贫工作和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第三,开放和扶贫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扶贫的成果将是开放的新起点,开放将使扶贫工作迈向新台阶,所以我们必须争取整体功能效益”。五是处理好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说:“经济的不发达,决不能成为不办科技教育的理由,相反,正因为经济不发达,我们更要有兴办科技教育的动力和压力。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于是矛盾就出现了。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只是提醒我们注意:第一,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第二,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第三,要努力把科技教育的热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既强调科技教育的普及,又讲究科技教育的‘实效’”。六是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他说:“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从政策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把生活建立在文明健康的共产主义道德轨道上来。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尊重他人、洁身自好、尊老爱幼等等都是文明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消除贫困的蓝图已经制定,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精准的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用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贫困在中华大地绝迹,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