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文版

来源:中国记协网
2016-04-29 09:21:26

4.扶持精品报刊。中国从精品报刊建设入手抓发展,为行业树立标杆和榜样,引导报刊科学发展。

一是抓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简称百强报刊)推荐工作。百强报刊推荐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的精品报刊工程,继2013年开展首届百强报刊评审推荐以来,社会反响良好。2015年,总局开展了第二届百强报刊推荐工作,99种报纸、100种社科期刊、100种科技期刊进入推荐名单。此次入选百强的报刊中名报大刊精品荟萃,基本代表了中国报刊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也有《浙江日报》《大众日报》等在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中的领跑者。社科和科技期刊两大阵营中,顶尖期刊全部榜上有名。从社科期刊看,既有《求是》《新湘评论》《共产党员》这样内容优质、传播力强的重要党刊,也有《读者》《儿童文学》《收获》等历久弥新、影响几代人的传统名刊,有《特别关注》《第一财经周刊》这样的新生出版力量和后起之秀,还有《细胞研究》《纳米研究》等具有国际传播力、代表中国科技领先水平的顶级刊物。

二是大力推动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共有期刊9966种,其中科技期刊占半壁江山,将近5000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动期刊出版单位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以14%和5.4%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期刊被国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如《科技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由1987年的11种,发展到2014年的142种。在2013年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进入本学科领域总被引频次排名前1/3的有21种,进入影响因子前1/3的有20种。2014年《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中国期刊中,除《细胞研究》《纳米研究》等期刊外,《光:科学与应用》创刊3年就进入世界“百强”行列,显示出我国优秀科技期刊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推动科技期刊出版从纸质出版向网络出版转变、从单刊出版向集群出版转变、从订阅出版到开放获取出版转变,成为中国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领头羊。

三是打造报刊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继续推动品牌报刊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打造跨行业、跨领域、跨媒体经营的现代媒体集团。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以区域强势报刊集团、汽车能源财经领域行业媒体、科技教育医药卫生领域学术刊群为核心,形成了近20家大型报刊集团。大众类、行业类期刊方面,《读者》《知音》《特别关注》和卓众出版等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整合出版、人力资源,搭建融资引资平台,形成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媒体经营的现代媒体集团。《特别关注》创刊15年来,已经由一刊发展为以《特别关注》杂志为主体的期刊集团,包括《前卫》《特别健康》《楚天法治》和新媒体中心,2015年6月30日登陆新三板市场,标志着中国大陆期刊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读者》1981年创刊于甘肃兰州,截至2014年底,期刊累计发行已超过16亿册,读者传媒实现营业收入7.59亿元。2015年12月10日,读者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是专业类期刊出版公司,自2007年进行转企改制以来,从拥有10本刊物发展到拥有1报24刊3网,年经营收入从几千万增长到近2.5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广播和电视

广播电视加快推进在内容、渠道与平台、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融合政策逐步完善,融合广度日益拓展,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融合路径日益清晰。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该台在2015年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媒体融合领导小组,改变各部门“单兵作战”,形成“全台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媒体融合的中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的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三是加大融合资金和人才投入,通过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增强发展动力;四是针对目前存在的短板,打破思维定式,更新观念理念,重点理清台网关系,通过体制机制、生产流程、渠道建设、管理架构、经营方式、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大胆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文版

(一)内容融合全面展开

广播电视节目融合传播已成常态,全媒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既从总体上增强了广电媒体内容的影响力传播力,也为新兴媒体发展提供了内容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