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规整的临时便道往仇家窑村村内延伸,上方是石太二线的一座高架桥和仇家窑隧道。陈思危 摄
图为仇家窑村村民从小货车上领取夏凉被、面包和水等救济物品,开通的临时便道方便了车辆进村。陈思危 摄
路渐渐修好 村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也在慢慢恢复
25日,在修路开始的48小时后,便道修好了一半,3.5千米的长度意味着打通了通向仇家窑村和梅家庄村的道路,不用再靠人力,农用三轮车和小型货车载着水、食物、夏凉被和必要的药品、消毒品等驶进村庄。经历洪灾的疲惫村民们在此刻提上了精神,纷纷奔走相告:“快了,快了,再有一天,就能通到沙窑村了,咱们重建家园有希望了!”
沿着这条临时便道往里走,两旁是河道流水和部分受损房屋,再往山坡上看是依山而建的石质窑房,融合在自然中别有一番古朴风韵。村民介绍,这些是建国前的老房子,虽然不住人了,但都是村里的宝贝,这次所幸也受灾不大。“等路修好了,你去沙窑村看看,这种老房子更多更好看,之前还在那里拍过电视剧哩!”村民们走在“生命通道”上对记者发出了邀请。
“我现在最盼望的就是通电。等路修好了,电力抢修设备就能进村维护。有了路,有了电,有了水,我们才会慢慢好起来呀。”说话间,夕阳为仇家窑村村两委干部高月芬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色光晕。说完,他跟随挖掘机往村庄的更深处走去。
“小作镇共有19个行政村,这次受暴雨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达11个,情况十分严峻。而作为老区山村的仇家窑村、梅家庄村和沙窑村,用自救互助的方式重建家园,让村庄尽快从灾害中得到恢复,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难能可贵,而这条生命通道分明就是一条鲜明的‘生’路!”刘海彦望着新修的,消失在蜿蜒山脉中的临时便道感叹道。